康熙四十九年春,明玉原来安排跟着出海的第一批人也回来了,带回来的东西算不得多么惊喜,其中算得上物超所值的,除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就是那一小袋子的钻石了,如今西方上流社会还不流行这个,那个带回来的人也就是取个新奇。
至于种子,明玉安排了人按照农业册子上的方法在庄子上试验着,一方面给自己注意这平平无奇的物种找个借口;二来,种植的种类多了,才能显得对方产量高。
其实国内早有玉米和土豆的存在,17世纪之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徐光启 (1562—1633) 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 一名土豆, 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 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 土豆的引进在1633 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 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 因为1628 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时间是1531年,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所以明玉根本不怕没有粮种,只是需要一个发现这两样东西好处的契机罢了。
不然她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满族贵女,如何解释自己对这两样平民食物的迷之喜爱?毕竟如今这两样粮食并不受北地贵族的喜爱,餐桌上更是从未出现,遑论成为主食了。
当然,若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女,还能说是从书上看来,自己好奇,所以叫人种了出来尝鲜,但明玉的人设明显不是这样的完美,从小横冲直撞,最不耐烦看书习字。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以求新奇了。
至于那位跟着船只前往西方的管事,想必对荷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很是震惊吧,“殖民”,如今对清廷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呢。
不知道康熙是何想法,会不会有些危机意识,毕竟在这个时期,荷兰拥有将近1.5万艘船,占据全世界船只总数的四分之三,荷兰东印度公司更是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不可谓不强大。
而他们的圈地殖民模式,看的可不是地域的远近,如今安全,不代表过个几十年,上百年仍能安枕无忧。
闭关锁国保得住一时的平安,保不住一世的平安。
当然,这个人会关注到这一方面的信息,也是明玉事先给人下了点暗示。
不过皇帝也不会就这么信了这人,毕竟事关重大,想来今年的航行热闹着呢。
这一年,明玉生下第二子弘暟,四福晋亦平安诞下胤禛的第四子弘曦,“曦”字:取晨光之意,和“晖”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子里闲得无聊的明玉,还猜测着四福晋有了嫡子,也不知道四贝勒府还会不会有一个小年糕年侧福晋?
综影视之穿穿不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