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时间流逝中,朝堂上局势的变化渐趋明朗。除了一直受康熙信赖的三阿哥仍旧参予定夺朝事,老四因为受前事连累基本上是旺一阵儿,歇一阵,虽然麻烦,但好歹将事情糊弄了过去,比起老八,结果已然算是很好的了。
除此之外,十四也越来越受康熙器重,吃够了爱子这一称谓带来的红利,但面对众人的吹捧,好歹没有彻底昏了头,有想要通过事事附和他来达到交好目的的朝臣,他也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毕竟之前老八的教训太过惨烈了,在朝堂上一呼百应是威风,但估计离找死也不远了,他可不想重蹈老八的覆辙。
事后还想办法暗示了那人一番,在事情愈演愈烈之前彻底止住了这一波风气。
对此,老九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如今老八已然一败涂地,他自己不想争,老十是个棒槌不说,还因为母族钮祜禄氏的缘故一直被皇帝忌惮,对他们兄弟来说,只有十四上位于他们的未来才是最好的。
他就怕十四年轻,不知道轻重,骨头也轻,要是最后被前头的哥哥们拔了头筹,他们兄弟几个这么多人,新帝肯定忌惮,很有可能会被迫成为“闲王”,男人有事业才有心气,混吃等死有什么意思。
要是来个心眼子小的,恐怕还要连累子孙后代。
十四心里能保持清醒最好,他也不用早早想着退路,退路虽好,但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想再成为贵族也没那么容易,如果有选择,他当然更愿意留在土生土长的大清做他的王爷。
//
八月秋风起时,康熙出塞行围,留十四阿哥在京城协理朝事,三、四、九、十二,十五、十六、十七阿哥伴驾。十二,十五、十六、十七阿哥对角逐皇位并无兴趣,也无这个能力。四阿哥一副跳脱红尘之外的居士形象。三阿哥虽对皇位有心,可一直存观望态度。
老九这些年虽然还是多行商贾之事,但借着他的商业计划,也替康熙办了不少事,皇帝如今能放心用着的儿子少,对他还算倚重。
至于老十,这些年借着蒙古这一摊子事,和岳家互利共赢,处得很是不错,近些年皇帝有意以十二取代老十作为大清和蒙古的纽带,基本上出行塞外都会带上十二,而将老十留在京城,老十手中的权柄陆陆续续的也分了一小半在他身上。
不过表面上众位阿哥们相处并无一丝异样,不论是老十的好兄弟老九对十二,还是老四对老九这个向来和他不甚对付的弟弟,表面上都是和乐融融,兄友弟恭。
捏着围场送来的信件,十四只叹
胤祯:小爷这些兄弟可真是不好想与,个个都是装模作样的一把好手
明玉这时已经到了孕晚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即将到来的分娩事宜上,就怕一招不慎着了道,直接给新人腾了位置。
眼看着胤祯前途可期,他又还是年轻俊逸的青年模样,想要上赶着的世家大族不是没有,虽说有几个孩子在前头杵着,但自来有了后妈就有后爹,康熙长寿,胤祯也是健壮,赌一把并不亏。
对后院里那两个妾来说,明玉地位稳固,膝下又有不止一个孩子,这样的嫡福晋她们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若是明玉没了,不说中间守孝的时间,只说重新指婚到准备婚礼这段时间,就够她们在新福晋进门之前发挥的了。
好在之前太后病了一场,胤祯以给太后祈福的名义让这两位抄了佛经献上,这会子都正忙着这事,连房门都甚少出来。
没了内部人员的掺和,只需要排除外部不利因素,到底能轻松一些。
在圣驾回銮之前,八月十六日,明玉在端郡王府平安诞下一子,皇帝大喜,赐名弘曜,曜,指阳光。
明玉心想,见都没见过,喜从何来?不过是康熙满意胤祯协理国事这段时间的表现,借着这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以示嘉奖罢了。
不过,康熙不在,明玉要坐月子,府里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女眷操持宴会,加上明玉也觉得这样太过张扬了,洗三那天便只请了几位妯娌以及胤祯没有跟着出巡的兄弟。
明玉自己不方便,还是照常找了亲姐帮忙操持,一来向来如此,临时换人难免给人拜高踩低之感;二来若是不请明慧,最名正言顺的便是四福晋这个亲嫂子了,但两家现在这样的竞争关系,将府中内部的情形摆在政敌面前,那是自己找死。
若是请了别人,兄弟妯娌之间定然会有隔阂,相当于将不信任摆在了明面上,康熙那边估计也会觉得事情办得没有水平,明玉和胤祯考虑再三,觉得还是继续麻烦明慧的好。
而且,有这样的事情在,弘旺在上书房那边也不会叫人欺负了。
感谢ciciT小可爱为本书开通会员,加更1
综影视之穿穿不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