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繁琐,可以跳过本章的哦!)
引言(我承认我论文看多了……)
“相位跳跃技术标志着星际航行从此由幻想变为可能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的一座丰碑”曾经某位伟大的伟人说过。
“长久以来,关于星际旅行的设想一直以火箭为中心,光子火箭,电推进,核推进,无一例外是用巨大的推力迫使飞船加速,而飞船的运动,则被看成服从牛顿定律和相对论力学的,宏观,经典的连续运动。这种做法不仅耗能巨大,受人体过载的限制,而且只能达到亚光速”
“而早在二十世纪,就有人注意到物理学像‘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二十一世纪初,更有人指出下面两个现象的相似性”
“当时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如果用某种方法,使一艘飞船像一个量子一样运动,那么它将像微观的电子穿越势垒一样,穿越宇宙尺度的引力势垒,实现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就可以起跳,完全没有传统亚光速方案在耗能,过载,宇宙陨石的从中干扰。
“跳跃中光速,早在21世纪初,就有实验证明隧道效应可以使光子在势垒区域内超光速运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然而后来……用同样的原理,宏观物体都可以……”
“与量子超空间传态方法不同,无需在目的地布置再造设备,行星本身就相当于星门,而且星门是用来跨星系,建造成本巨大。”
“与曲率推进、曲速航行在理论上有联系,但有本质区别,优点是耗能少,跳跃距离远(可以跨星系),缺点是只能由一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无法中途停船,无法掉头”
……
原来当时人们认为,相位跳跃的原理是量子隧穿效应!可量子相干分析又是什么?当时的术语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问题在于怎样做才能让一个宏观的飞船体现出微观尺度的量子效应。当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从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出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飞船质量太大,对应波长太短),而少数执意想要实现这一设想的人,又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究其原因,当时的量子理论本质上是可测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只能体现量子系统各可测物理量之间的数值的关联,而没有对具体过程的物理图景的刻画,这导致了很多的混乱和误解……”
“数十年之后,量子信息论接近完善之时,才有人提出,如果整个宏观物体中所有的微观粒子波函数的相位发生关联(就像一个方阵的士兵齐步走),那么这个宏观物体就将具有类似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
“借助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设法在飞船周围产生一个自适应的电磁场,利用场的矢势的A-B效应(矢势改变波函数相位)就可以实现整个飞船中所有粒子的相位关联(好比一队士兵起初碎步走,军官喊口令,就改为正步走),具体的控制算法在量子相干分析软件之中……”
想象这个世界的任何物体都是在相位平面中的一根线段,任意两根线段之间可能有零到九十度的夹角,当两根线段的夹角为零的时候,我们说它们处于同一相位,是平行线,它们互相之间的投影是它们本身的长度,你也就能看见一个完整的物体。当两根线段的夹角变化时,你所看见的投影发生变化,线段越趋向垂直,投影就越小,最后变成一个点,这个时候我们站在其中一根线段的角度上就看不见另一根线段了,因为点是没有长度和面积的,那个相位隐形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夹角的相位之间相互作用没有平行的大,而当夹角趋向垂直的时候,相互作用也趋向于零,当光也不能互相作用的时候,就隐形了,DATA虽然不是完全垂直了相位差,但那么小的夹角也已经使他在这个世界的投影弱到无法被肉眼察觉,只有精密仪器才能探测到他的存在
相位枪则是利用能量来改变目标一部分的相位情况,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处于不同相位,就相当于把线段折断了,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就被破坏了,相当于无视物理强度撕裂目标,是比较霸道的破坏方法
此外,护盾是制造相位差让两侧的物质和能量无法直接穿透这个相位断层,但是如果能确定对方在护盾内扭曲的相位参数,就可以直接投射该相位的能量去打击目标,这样就相当于没有相位差,所以定相武器能无视普通护盾,由此产生的可调相护盾不停地改变内部相位,让对手无法利用之前破获的相位信息来攻击,也就可以抵御定相攻击了!
相位导弹就是直接扭曲相位参数进而实现无视护盾装甲直接攻击敌对目标。
相位跳跃门及相位点就是通过调整出一条相位趋同的相位通道无限拉近锁定区域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超光速瞬移跳跃的。
(好吧!我承认!其中的一部分是我瞎编的。其余的都是网上查的,很有可靠性的,可以跟朋友吹牛逼!友情提醒不会被揭穿。)
史上最强舰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