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类似孤独是最好的社交的话吗?
吕坤呻吟语中有这样的句子:为学万病,唯静敬二字可医。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诗人笔下的孤独之绝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寂姹之美。
古人没直接说孤独就是最好的社交,而是间接描画了其美感。
现代人之所以心容易乱,就是因为每天接受的人或事物太多导致的。
六祖有诗:腾腾不造恶,兀兀不修善。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住。就是告诉了人们怎样心里宁静然后舒心的方法,要耳不要多听,眼不要多看,自然心静自然凉。
尤其是八十年代至今,一种悬空的人类意识、宇宙意识在当代诗歌领域十分流行,一时间好像真正的人类的前景,对于前景的使命感是人人都可以凭空而高蹈地谈论,并为之构建出一幅“非现实”的图画的。这实在是一种很滑稽的现象。玄学的昌盛,神秘主义的流行,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来说,总是一种现实虚无主义的产物,同时也可以说是现实人生的退避的产物。当代诗歌写作以“叙事”为契机,实际上要完成的正是以对现实的“具体化”的应答来反对玄学、神秘主义等观念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消极的虚假的宿命感,从而真正地获得对人的命运的体察。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使命运被体察到了,一个单个的个体要改变它是很困难的,但是,作为一种见证,甚至是作为一种对于造成人的境遇的批判性力量,作为一个诗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对自己置身其间的生活保持分析的热情。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对“基本叙事”的关注,一方面是我们建立在对于文化的历史进程的理解上的对于当代写作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实在性的认知,其内里包含了我们更看重人的实际的“在生活”的人生态度。如果说,诗歌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承诺的话,那么,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种实在化了的对于“精神”的承诺。想一想吧,在一个生活日益物质化的时代,人类受困于细琐的事物之中,很多心灵的冲突,恰恰是发生在与具体事物的遭遇中的,我们正是在这种与具体事物的遭遇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的不幸、痛苦和无力。而更进一步地说,人生是宏大的,生命是细小的,没有了对于具体的认识,我们真得能够获得对于“抽象”的认知吗?对此我个人是十分怀疑的。按照诗歌是形象思维的观点,我们也很难将之“大”起来。因为我们同样看到,即使是杜甫这样的我们民族的伟大诗人,那构成了他诗歌壮丽气象的,也正是由对一个个具体题材处理的诗歌支撑的。“三吏”、“三别”的叙事大吗?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那种“大”与“小”之分实际上很难站住脚,可以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说法。不过,即便如此,我认为这还是有意思的,从这样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到某种诗学观念的分歧的显露。这一点很好。虽然到了今天,我们还不能说自己对于当代写作的认识就是正确的,但分歧可以造就我们的警惕。对各种问题我们的确需要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它们。
当然,这种孤独是最好的社交是现代人提出的,是因为现代人有这样的多看多听导致的心烦的麻烦。其实古人的时候,都市很小,地广人稀,见闻少之又少,所以,古人---孔子---提出来了要亲民,道不远人人以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静够了,要出来敬的要亲近群众的,这些其实都是保持人心健康的基本保证,人是活的,活的就要动。但不可妄动、乱动。
寂寞赋
青云碧水旭光台,归鸟乘风踏浪来。
澹澹昭华何处去,滚滚潮辰复迎怀。
天春共揽风流色,地物倾其亿兆国。
尔等凡身酌海平,日月皆空不可得。
迷烟浩渺起峦峰,浮浪碣石云下横。
沙鸥野燕追天去,满饮此杯醉不同。
青竹六孔晚风涯,人世千重苦色花。
且引箫声入酒温,行海孤舟月上家。
青白之月青白子,年少时轮年少痴。
一曲箫吟行路寂,嘘风已啜又谁知。
浑成紫夜卷帘门,腐草萤灯敛野魂。
俯袖急流听逝水,回眸已旧绕前尘。
楼台不语肃清山,孤月停杯一念间。
长步仰天云纵阔,青襟悟道性宜凡。
佚女初成粉黛淑,锦时年素浅吟酥。
舒眉引笑粉衿衿,桃李芳亲她却无。
涟涟潮声归去老,倾身复饮几杯娇。
情阑故梦笑如冰,许以无声恨此宵。
你可安好我们明天再相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