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辰如何不知宫内人和诸位大臣的想法,他少年曾在殿中立过誓,愿舍弃王姓自守西州,从此不再踏入中州半步,只不过为了见自己兄长最后一面,他还是差点破了誓言,若不是因为有了明理,说不得此次他真的就会为此而付出什么代价。且幼侄登基,人心不稳,他此行也是想帮刘徽稳住人心。
皇陵前,刘徽见到一旁的周生辰,他请周生辰主持入陵,周生辰自知自己外姓不得入皇陵,刘徽却赐予了周生辰班剑黄钺,日后奏事不必通名,入朝不必趋行,可直通殿内。
周生辰感谢了刘徽厚爱,只不过这些身外之物他并不需要,如今他夫妻和睦,妻贤徒孝,日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儿,已经是别无所求。
听此,漼广提起了时宜,想让周生辰收了时宜为徒,好拉近皇家与漼家、南辰王府之间的关系,戚嫔大赞此意,周生辰也拒绝不得,只好应下此要求。
最后他只留给了刘徽一个背影,清清白白不带一丝权欲之心,带着身怀有孕的妻子潇洒策马离去。
顺昌四年,帝崩,年仅六岁的太子刘徽登基,戚嫔一行人却想过河拆桥,先前时宜指腹为婚为太子妃,如今刘徽登基为帝,戚嫔却不愿意让时宜为后,只立了炎武王的三子刘子行为太子,逼得漼广收下圣旨。
而收到消息的卫明理却是气得火冒三丈。
手里的信啪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卫明理砰的一声站了起来。
卫明理荒唐!
卫明理自古以来以儒家思想治国。所谓的三纲五常,如果真的学到了骨子里,便不会做出这帮乱了伦理的事情。
卫明理怎么会做出如此没有规矩的事情?便是到了寻常百姓家,也没有说说给兄弟的亲事转头说给了小叔子。
卫明理这日后让这位年幼的太子妃日后出来如何见人。
凤俏:我的老天爷呀师娘,你如今这都有了肚子,可得小心着点,知道您是为了咱以后的小师妹生气,可这也不能气坏了您自个儿呀。
虽然听了师娘这么说之后,他们反应了过来也很生气,但是看到师娘那么大的肚子气冲冲的站起来,还真怕气的动了胎气。
卫明理这朝中的大臣文臣们一个个把礼挂在了嘴边,真到了天家的事儿,这么荒唐也没有一个人觉得离谱。他们倒是觉得无妨,却不知害了一个姑娘家。
凤俏想想,如果自己是那漼家的姑娘,心里也是极委屈的。
————以下是百度搜索————
“三纲”的观念,源自法家,但法家其实也是源自儒家。西汉董仲舒开始,儒家才有了三纲五常的说法。简单说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看到这三句 ,可能普罗大众都会联想到愚忠、愚孝,其实并不是这样。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君臣之间,要以君为主,君主要对臣子负责任,做出榜样,臣子要服从君主,如果君主昏庸无道,臣子便可弃暗投明;父子之间,要以父亲为主,父亲要为儿子负责任,做出表率,儿子要听从父亲的,如果父亲不仁,儿子也可远奔他乡;夫妇之间,丈夫为一家之主,要负起责任,做出表率 ,妻子要随顺丈夫,但丈夫要是不走正路,妻子也可改嫁
什么是“五常”呢?就是仁、义、礼、智、信。
一,什么是仁?仁为道之心。就是博爱,仁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对亲人的爱推广及人就是仁。
二,什么是义?义为道之动。义者宜也。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语行为就是义。仁如果说是道德观念的话,义就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具体执行,仁和义一般并用为道德的代表,所谓“仁至义尽”。
三,什么是礼?礼为道之用。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准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你这个道德从哪里表现出来,总不能光靠嘴吧?
四,什么是智?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会自私自利,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仁的意义,才会去践行仁道。
五,什么是信?就是诚信,讲信用,不虚伪。信近于义,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立国、立人之本,这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基本美德。
儒家的三纲五常,虽然广为诟病,但是只要静下心来想想,并没有错呀,只是被太多人曲意误解罢了。
综穿乱花渐入迷人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