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笑道
胤祥(怡亲王):若曦也是一心为了皇兄着想。
胤禛点头
胤禛(雍正帝):就按她说的办吧,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解决制钱弊政。传孙嘉淦一起来商议。
那天胤禛和允祥、孙嘉淦三人一起商议了很久方散,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商量些什么。
前文提到的制钱弊政问题,不是单纯的变更,铜钱所含的铜铅比例就能解决的。这里面不光关系到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就连民间的秘密反清组织,都牵扯其中。否则他们招兵买马的银钱,是哪里来的?铜可为戈,他们的武器,不少也出自朝廷的铜钱呢!敢搞地下黑钱庄的,除了有朝堂里的大人物做后盾,就是刀尖舔血的那些个了。
孙嘉淦当时听了十三的解释,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胤禛笑道
胤禛(雍正帝):你的想法并无过错。这摊丁入亩的改革已经铺开了,为了解决沿海百姓的生活问题,朕打算开海禁(这是史实),朕已经授意给年希尧,让他在广东设立十三行,负责海外贸易,可是这铜贵银贱的问题,要是不解决,我们就是送上门给人宰的羔羊。
十三奏道
胤祥(怡亲王):皇兄,商人重利,您这样等于断他们一条大财路,而且闹得太大,会从官至民从中央到地方牵连无数的,可不能让别人借着这件事做文章。
胤禛冷笑
胤禛(雍正帝):朕知道他们头上的保护伞是谁!十三弟这事由你负责,孙嘉淦李卫协助,抓他几个蹦得欢的出来杀鸡儆猴!
十三和孙嘉淦一起躬身领旨。
胤祥(怡亲王):臣弟领旨!
孙嘉淦:臣领旨!
不久之后,胤禛在大规模清理亏欠,追讨国库欠款的同时,下旨在各省设立收买铜器公所,动用藩库钱粮银子为基金,大力开展民间收购。
同时借用李卫手里的书院、书场,展开大规模舆论攻势,揭露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大量收熔市场上的铜钱,熔炼成铜器专卖,借此牟取暴利的恶行。
不管是官办民办还是反贼办的地下钱庄,能经营下去的第一要素就是顾客,高利贷、孳息、利滚利,黑色的钱从来来的很快。
商场如战场,尤其是灰色交易,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地下钱庄能存活,不过是因为它也是商业链条中的一环罢了。不过它亏就亏在没有律法的保护,对许多人来说是条捷径,也是个可替代物——当它与更大的利益相背离的时候,它就自然被抛弃了。
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出三个月,全国的书场里最风行的故事不再是“为人不知陈近南……”,而是“孙大御史为民做主,百年之后再现青天,朝廷秤砣天地良心……”,同时随着前边若曦策划的那些话本子、评书的传播,胤禛在民间的名声大幅度逆转,民间在康熙年间就开始,在受灾区域流传的,歌颂赈灾筹款,为民做主的四阿哥胤禛的民谣,这下子直接在全国流传开来。
民谣的大致内容如下:官员们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老百姓说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
同时出名的还有孙嘉淦、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真心为民请命的干臣。
赃官到地下钱庄再到奸商是一整条线,可是地下钱庄这最重要的中介,被百姓的舆论压得不敢动手——虽然不是所有,但是一些人拿着百姓的血汗钱,喊着要去推翻“贪污”的朝廷,这叫什么事?
而花楼里的姑娘们也不接某些“财大气粗”的客人了——虽然咱们挣得钱也不干净,但是也不能那么没良心!不是过不下去了,谁愿意卖身子换钱?知道咱们的钱不止是给官儿拿去了,还是给你们贪去了——官字两个口没人惹得起,但是给你们点脸色出出这口恶气还是能的吧?
不仅“服务业”排挤,同行也在排挤他们。以乐家、荣家、潘家、伍家为首的几个晋商、徽商里面的大家族,联合了各地的商人商会打压,这些倒卖铜器赚取暴利的不法奸商,毕竟同行是冤家。
就在对手“蛇鼠一窝、沆瀣一气”、舆论压力巨大的同时,以赚取铜银差价、融化倒卖铜器为生的地下钱庄,也在生意上遭到了更毁灭性的打击——铜器买卖,由各省的铜器公所颁布下了具体的律法,在商会内部严格展开。这下,他们跟商会商行,一下子从合作者变成了竞争对头。
他们的高利贷也没有人贷了,朝廷联合各地的当铺钱庄,推出贷款业务,只要有钱或地做抵押,都可以按律例,获得利息较低的贷款——拿朝廷的钱更便宜,而且是合法的,众人何乐而不为?
断人财路如杀父母之仇,这种情况下,自然有那不甘心的人跳出来使出各种手段,阻挠政令实施,对这些人胤禛自然不会客气,动用军队,将这些不安分的不法奸商和他们背后的贪官墨吏,全部依法查办,所有家产全部充公,朝廷正缺钱呢!
孙嘉淦办事也很有效率,能杀的,杀鸡儆猴了。不好杀的……总之,朝廷西北打仗黄河赈灾,不必自己掏银子了,因为许多大臣自发地“捐款”,民间还有不少“爱国人士”自愿掏钱。最后算算账,国库居然还盈余了一点点。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