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个心眼子的永安王殿下×钟灵毓秀闺阁小姐)
……
遥啊遥楚天阔
盼明月满星河
一年拂袖花落
谈笑间起风波
——《星河叹》黄龄
……
叶若依.:“阿昭,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好,伴随着凌冽的月光在风中晃晃悠悠的,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洒向各处,连带着梅花上也落了许多。
梅花开的很好,小小的花朵在凌冽的寒风中盛开,好闻的梅花香如同它的颜色一般浓烈,充斥着王昭的鼻腔。
身着青衣的姑娘折下几枝,插在手中的青色瓷瓶中,然后放在庭院亭子下桌案上的琴边。
王昭爱梅花,只要是与她亲近的人都知道的。
王昭.“没什么。”
王昭抬眸看着来人,清澈淡漠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笑意。
来人是个看着与她相差不大的女子,一席月白色长衫,头上的银白色发饰在烛光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辉。她的容色亭亭玉立,面容姣好,宛如天上的明月,只是面色看着有几分病态,气色看着也不怎么好。
望了那姑娘片刻,王昭眼神里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从未有过的忧心。她上前扶着来人,在亭子下落座,
王昭.“你身子不好,外头还下着雪,可没有屋子里暖和,怎么就出来了?”
雪月城在南方,虽然没有天启城那么冷,但是到了初春这样的季节还是会很冷。
叶若依.:“没关系的。”
女子语气温和,
叶若依.:“反正呆着也是呆着,出来透透气也是一样的。而且我身子也没有那么差,出来坐一会儿也是一样的。”
她看着桌上放着的那几枝梅花,嘴角挂着一抹浅浅的笑容,
叶若依.:“这绿梅倒是开得不错,难为你这段时间这般照顾。”
王昭.“是呀。”
王昭将自己身上的狐裘解下来披到她身上,
王昭.“它倒是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话音将落,王昭忽然抬眸看着她,面色郑重,
王昭.“阿若,我相信你的病一定会好的。”
女子叫叶若依,是大将军叶啸鹰的女儿,自小就和王昭认识。
只是原本与王昭相熟的,除了叶若依之外,还有永安王萧楚河,他们三人自小一起长大、一起习武,甚至连读书都在一处,整个天启城,就没有比他们的关系更好的了。
当年明德帝也正是因为看到王昭与萧楚河要好,这才做主定下那桩婚事,但可惜的是,当年他们婚期刚定便出了那样的事情,后来京城里所有人都说,王昭是不详之人,克死了琅琊王不说,连她未婚夫也在大婚的前两日不要她了,都说她在痴心妄想,妄图攀上永安王这根高枝。
外头的那些人不知内情,可叶若依却只,琅琊王的死于王昭并无关系,从琅琊王谋反到永安王为其当庭争辩却被流放,导致王昭在天启城的名声逐渐声名狼藉的事,都是有人存心算计。
有人不想让琅琊王活着,而栽赃琅琊王谋反的那个人甚至不愿意看到萧楚河与琅琊王氏联姻。
叶若依.:“我相信自己,更信你。”
叶若依见她忽然变了神色,知她担心自己有事,
叶若依.:“你也好好的,我还想看着你出嫁呢。我可是听说了,丞相大人已经打算借着过些时日的比武招亲为你相看夫家呢。”
这事儿王昭岂会不知?
只是那次的比武招亲,本是三城主为千落举办的,为的就是拖延先前夸下的海口。毕竟千落已经及笄,今年已经十八岁,前来雪月城求娶她的可一点都不比去相府求娶王昭的人少。
但王昭也清楚,父亲的这个决定其实跟三城主一样,是为了拖延罢了,所谓的比武招亲,就是个借口罢了。
三城主不想嫁女儿,父亲不愿她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想起这个,王昭面上忧思更重,最后竟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昭.“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听说那日来的都是江湖世家的公子,我出自门阀士族,父亲又怎会允许我嫁一个庶族子弟。”①
王相的忧心叶若依不是不明白。
这比武招亲不过就是个噱头罢了,他所希望的无非就是王昭即便是真的嫁不成萧楚河,那也应该嫁一个门当户对的门阀士族,寻一个江湖世家嫁女儿,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世人眼中,门阀士族的女儿可是要比皇族的公主还要尊贵的存在,何况王昭还是琅琊王氏之女,那些江湖世家的子弟可远远配不上。
就算她无法嫁进皇族,但是以琅琊王氏的威望,几乎是不可能寻一个江湖世家做亲家的,一来是因为身份不匹配;二来则是因为有士庶不婚的规矩在,从琅琊王氏立族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王氏的女儿几乎没有一个是低嫁的,便是如今仅是贵妃的王氏,圣上看在二皇子和九皇子的面子上也格外敬重,甚至曾不止一次的流露出想要立为继后来安抚琅琊王氏的意思,王相作为国舅,又岂会允许自己的女儿低嫁?
叶若依.:“楚河他总会回来的。我师父不还说过,你和他的缘分还未尽吗?”
叶若依的师父是任钦天监监正的国师齐天尘。
他自任国师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也算是看着王昭长大的人,王昭是什么脾气,他也是清楚的。
但是王昭却好似看开了一般,眼睛里虽仍有忧郁之色,但是却再无半分为他流恋的模样,
王昭.“我又不是爱吃回头草的人,他要是不愿意娶我,我总不能逼婚吧。”
叶若依却笑了,
叶若依.:“我就知道我认识的王昭不是为情所困之人。”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讲究士庶不通婚,意思就是士和庶不能结婚。庶通常指普通老百姓和有钱的地主。士就是指门阀士族。士庶不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婚姻制度,是门阀观念在社会制度中的明显体现。古人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制度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而到了东晋,门当户对的观念则更为普遍。)
少年歌行:昭昭我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