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完了,徒弟们井井有条弄起了自己事情,苏锦沫跟着鲁凯旋师哥先行去了场子。
去场子前,鲁凯旋姜曦瑜带着师兄弟们喊嗓子去,多在空旷地方进行,记得过去北京的一些戏曲演员和戏迷多是对着水面或墙喊嗓,陶然亭和天坛也成为许多人的喊嗓佳地。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园里还有那熟悉的声调
鲁凯旋领着一群人到一个较空旷的地方弄了起来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
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
喊嗓是练声者对嗓音的自嗓与美声的练声也差不多的。一般都是吊嗓子来个三四十分钟就开始转入念白的练习,选若干剧中的念白段落
(包括拉长音并挑高的叫板)一直念下去,以使吐字结实有力,久之嗓音可以洪亮达远。
记得有记载着清末名须生谭鑫培先生经常把唱词按实际演唱的调门高声朗诵,等到舞台演出时就不会有什么察觉
苏锦沫吊完嗓子又念白完了,花了好大的工夫来弄,说是先去场子那边儿也早去不了,鲁凯旋领着他们弄完这一切太阳可是就要到了日上三竿的地儿了,匆匆忙忙往场子那边赶,下午在戏楼里弄着晚上演出的一切,而与人不同,格外不同的就是苏锦沫了,一个人偷偷摸摸出来打算着玩玩逛逛,吃吃喝喝来一波儿的。出来走街上苏锦沫就受到了史上最大的困难,一群人总是围着自己,他们也不逛街,不去自己溜达玩去,拿着个手机拍拍拍,拍个不停的。苏锦沫突然想起来了师父早上说的那些,一瞬间明白了她们的意思,一边打着招呼一边笑着“谢谢…谢…谢”人群中有几个熟悉的面孔,那是上次她买票听相声的时候遇见的几个姐姐,没说句话,不过苏锦沫觉得几位都长得挺好看的,便留了个印象“小沫,你唱的好好啊”一有个举着手机的人喊了一句,苏锦沫赶紧冲着那边举了一躬。还有个年纪大不了她几岁的问了一句“小沫,你去哪里呀?”苏锦沫想也没想说了一句“我自己也没想好,我就是自己出来瞎溜达溜达,一会儿就得回去了”
几个粉丝围着苏锦沫死死的,好像是到手的猎物一样,苏锦沫有些别扭,逛街都逛不好个自由,无奈回了戏楼里
“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他们这些观众围我在外面逛街都逛街成不了…”苏锦沫坐椅子上苦着个脸,鲁凯旋摇了摇头“忍耐上几日吧,对了,你上了微博热搜了居然”苏锦沫可是个微博老手了,第一次见这种情况“不是吧😓?”
姜曦瑜端着一碗青柑蜜茶走了过来“你呀,怎么连你师哥都不信了,你自己看看微博”苏锦沫点了点头拿起手机,登上微博一瞧便手自己的名字,刚想说什么,又看到这个后面带着的几个字,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原来有你就够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