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竞争的历史,谁的竞争力强,谁就能存活下来或者成为一方霸主。于是人类对培育天才有着极大的憧憬,不仅试着从生理角度研究天才的来源,也从测验结果来筛选天才。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的同学也被父母送进补习班,接受所谓的天才训练,这是一项大量填写智力测验考题的培训。小学四年级我们在学校接受智商测验时,我记得她是全班数值最高的人。不过,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失去联络了。说真的,现在还蛮想问问她当初的训练感受。
实际上“智商”这个名词,来自1905年比奈(Binet Altred)所设计的测验,先找出各年龄层儿童的所知所能,再依此设计可以客观计分的题目,将测验结果称为“心智年龄”。测验的原始目的在于找出智力不足的儿童,然后提供合适的教育。这只适用于小孩子,而且是一种教育评估工具。
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李维斯·特曼(Lewis M. Termon),将之改良成“斯坦福-比奈测验”内容包括现代智力测验中常见的语文、推理、逻辑、数字等测验。适用于大人跟小孩,并将心智年龄换算成一个明确的数字,称为“智商”(IQ),也就是将“心智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一般人的智商都在100左右,智商的数字只是排名而己,智商140的人不等于拥有智商70的人“两倍”的智力。
智力测验种类繁多,但它只能测出“你已经知道的”技能或知识,无法测出一个人如何形成答案的“思考过程”﹔换句话说,智力测验无法测出一个人学习或形成新观念、知识的能力。智力测验高的人,只能说他们知道的比较多。
智力测验或许可以准确测出一个人在校的课业表现,以及吸收知识的速度,但天才不仅单纯吸收知识,更有超过目前已知知识界限,创造出新东西的能力。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创造力激发训练》一书中提到的苯环分子结构发现的过程: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F. August Kekule)在火炉前打瞌睡,睡梦中凯库勒看到原子链像蛇一样动了起来,这条蛇后来用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他这才猛然醒悟,发现苯环的结构是封闭式的。这样的创新能力就不是智力测验所能测出来的。
莫扎特、毕加索、莫奈、凡·高等艺术家,他们的能力也都不是经由智力测验或是学校考试才得知的。我们无法从考试中测出谁是音乐神童、谁是绘画神童。
虽然并非人人是天才,但是学生如果能有效锻炼记忆力,就能拥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也能练就如同天才般的超强记忆力。
轻松考高分的图像记忆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