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性的力量,只有在脆弱中才能被点燃
“一个人的脆弱有时会伴随着一些症状,表现为某些疾病或者不适,并且通常是不被言说的。其实,要求高效率,要求时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有利于个体看清自己真正的困境,或者找到自己的定位。”
“人们都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一种是忽视人类内在的焦虑,自欺欺人,自我封闭。否认脆弱,抑制脆弱,变得冷酷。另一种是陷入痛苦,任凭绝望侵入心灵,有时甚至不寻求解救。人们被绝望/甚至病态心理所支配,鼓吹反生活,放弃一切希望,拒绝任何改变。”

这个社会乃至爸爸妈妈在自己最困惑的时候经常会告诉自己:不要太悲伤,不用太沉迷痛苦,振作起来,想想美好的明天,加油奋斗!然后我们经常面对这种悲伤的反应是:不要再这么想下去,赶紧忙起来。这一点的好处是我们可能确实短暂地不再痛苦,或者不再相同程度地痛苦,但是好像我们连理解这种痛苦的机会都没有,我们不知道痛苦是从哪里来的,但是我们告诉自己这样是不合理的,这样看来不是最好的对待方式,因为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对这时不时就来临的痛苦;如果我们疲倦了掩盖的方式;如果我们想去沉沦一次以便放纵自由…
我很有幸地和欣仪在一起讨论很多问题,包括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方式态度、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学术氛围、自己对于心理学寄予的期望等等。一个是我更好地了解欣仪,她其实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和背景知识的人,不是一个很普通的女生,因为我们可以交流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往往不是我能和同学朋友一起讨论的共同经验。另外一个感谢她分享的想法,突然又启发我思考很多原始而根本的问题,比如学习动机、思考的延展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到教育和教育之间的差距,再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不同。第三个方面,是我自己突然收获了思考升华的方式,在我之前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更多的是疑惑,但是现在我会往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去想,能提供一个更综合可靠的支持。
似乎偏离了这本书,嗯,欣仪告诉我她遇到一个同学,往往是这样的:她遇到一个好奇有趣的想法或者是深层的疑虑想要去分享的时候,他的同学立马给出一个很简化的理解方式和直接的解决方法。这就好像刚刚所说的在未充分探索之前过早地定义问题,这会导致更多地问题。对于欣仪来说,这是一个理解共情的问题,对于她的同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永恒的人生问题。也许我言重了,但这对于我来说,是迫不及待想要正视的问题。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村上春树
李沂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