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喵在家排老二,上面还有个姐姐。在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而又恰逢计划生育的年代(那时农村允许一家生两个),小喵有失众人所望的来到了,一落地就备受嫌弃。奶奶说:“总是要送出去一个,送小的不好养,要送就送姐姐吧,过继给姑家也不是外人”。
在那种大环境下,父亲生儿执念很深,连小喵的名字都带有“招弟”的意思,其实也常见。不可思议的是竟给取了一个方言才有的名字,什么意思?就是说名字没有汉语拼音!如果用那个名字出了老家就无从介绍自己(后来高中改掉了),这还是其次,更可气的是,这个名字类似于北方这里说的“狗剩”“翠花”,因为这个名字,小喵的幼年和少年更是灰暗。上幼儿园时,老师只要点名提问到小喵,小喵就啪啪掉泪,不是问题有多难,而是不想听到满堂的哄笑,不愿照见自己的无地自容。上了小学,好多了,被提问不哭了,只有在每次大礼堂开表彰大会时会很纠结,要强的小喵希望能听到自己获奖,但是又不想被念到名字。慢慢习惯躲在角落的小喵偏偏每次都能得奖,而每次都在哄堂大笑中跑上去领奖,而后仓皇的跑回角落,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性格不全是天然的,名字的怪异是促使小喵自卑的最大因素,家长们起名字要慎重啊,不求新奇,通俗顺口就好)。到了初中略微好些,毕竟大家都长了几岁,该有的礼仪也懂了一些,每次再响起小喵的名字,大家没有哄堂大笑,转而变成了窃笑,那个时期小喵家里战火不断,且愈演愈烈,已无空理会这个了。天天忐忑的出门,而后忐忑归家,借停放单车的时间,侧听家里是否有动静,而后再入门。家里父母三天两头吵架,几次回家都听到家里掀桌摔碗的声响,冲进门却死一般的安静。从小大人一吵架,扭打的时候,小喵和弟弟只会扯着母亲的衣角,哭喊不要吵了不要打了。每次都是徒劳,没人在乎你在哭喊什么,他们顾自吵闹直到筋疲力尽。长大一些,他们吵,小喵也不哭了,吵架于小喵更像是隔屏的电视剧,无从介入。在一次连栅栏门都拆下来的吵闹中,小喵的喊停依然没用,有人悄悄去请爷爷,爷爷冒雨蹒跚匆匆赶来“整天这样闹,就不能想想老的小的,还要不要脸面了,刚来路上路滑摔了一跤,能看我这老脸,消停一下不……”,也不知道是爷爷的话起效果,还是他们已筋疲力尽,慢慢的消停了下来,爷爷执意不让小喵送他回家,说“快迟到了,快去上学,没事”(那时走读,中午回家吃饭)。目送爷爷雨中蹒跚的身影,许久悲而无泪的小喵,在那刻眼泪唰唰如断线珠……
从记事起,小喵的回忆里,没有家人和颜悦色的场面,父母就站在或近或远的地方,招呼吃穿。别人父母严管学习重成绩,父母从不管学习,连成绩单都不看,父亲说了,只要不留级就一直读,只要留级就不许读(欲擒故纵这招用在要强的小喵身上倒是奏效的),连大学填报志愿,都是自己瞎胡填的。别人家母女亲昵依偎,小喵记忆里似乎与母亲没有过肢体的接触(在儿女眼中家是一个整体,不分你我。但在父母隔阂吵闹时,儿女眼中吵闹被无限放大,以致认为整体分裂,拉扯开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角色分明。如果尚能体恤子女,家庭的吵闹建议不要在孩子面前上演)。
当青葱已成过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