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粹宫,小书房,康熙听芷兰提及羊毛线可以用来制衣,代替棉花,起到保暖的效果,眼睛就是一亮。棉花在古代是“舶来品”,一度是名贵奢侈品。比如在唐代有钱人的花园里,棉花就像牡丹一样被种在里面,当做名贵花草供人欣赏。用棉花制成的棉衣“白叠子”也是价格不菲。
到了现在棉花也是稀缺物种,价格是一直居高不下,一般的平头百姓穿的起棉衣的很少,冬日寒冷,多的是因为穿不暖而冻死的人。如果羊毛衣真的制作成功,能保暖,一定程度还能缓解棉花不足的问题。也大大降低棉衣的成本,就是一般老百姓也能买的起羊毛衣穿。
康熙脱下手套,手中感受着羊毛手套的温暖,脑子里想的却是北边的蒙古。蒙古人民彪悍,以放牧为生,家家户户都圈养牛羊马,其中以马为首,上等的牧草和天然环境的筛选,蒙古出好马,军队每年都会花不少银子从蒙古买马。
马作为军事物资,蒙古不缺,大清的江山就是马背上打来的, 虽然清朝一直强调的是满蒙一家,但是对这个人口庞大,勇武好斗的民族还是十分的忌惮,生怕其死灰复燃,因此,加强监视的同时,也不断的笼络。
皇室宗室的公主格格到了年纪都被送去蒙古抚蒙,联姻分化,加强自身和蒙古王室的关系,同时再内部让他们各自为政,互不听从,以免集中起来对抗朝廷,这是国策。多少公主格格因为适应不了那边的环境早逝,康熙不是不知道,可是蒙古和朝廷的联系不能断。
蒙古当然也对此有所察觉和防范,大清的公主出嫁后多早逝,且子嗣不丰与此有关。太宗皇帝皇太极在世时就说过:“蒙古诸贝勒舍本国之语名号,具学喇嘛,致国势衰微,当以为戒”。也就是说原来彪悍的蒙古,因为学喇嘛,因此衰微。
并且清朝上至太皇太后孝庄,皇太后,皇上康熙都推崇佛教,更是有意识地鼓励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都是因为佛教讲究出尘,不允许结婚生子。清朝鼓励蒙古的喇嘛们,为他们修寺庙,捐物资,赐予他们行政权力,一时间,喇嘛的社会地位大大增加,人人都尊敬喇嘛,不少人因此加入了藏传佛教的队伍之中。
清王朝对于喇嘛积极地封赏,佛教的影响力在蒙古群众中与日俱增,以至于出家为僧成风,家中“有二子者以一子当喇嘛,有三子者以二子当喇嘛”,到最后,喇嘛甚至都已经成了蒙古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尚佛教的蒙古,生育率逐年下滑,而喇嘛也不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以至于清朝后期的蒙古人孱弱不堪,根本无法与中原王朝抗衡,就可刀不刃血的真正统治蒙古。 但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几代人的付出和努力才有可能答到这一完美的统一。这就是所谓“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手段。
清穿之玉兔来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