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去世之前,是给康熙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位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中,索尼为首辅,苏克萨哈次之、然后是遏必隆,武将出身的鳌拜居未。
但在康熙执政之初,四位辅政大臣分成了两个派系,来自正黄旗的索尼和来自镶黄旗的遏必隆、鳌拜,合起伙来一起压制正白旗旗主苏克萨哈,形成两黄压一白,三打一的局面。
尤其后期人心易变,权力金钱是最好的催化剂,与所有权臣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手中权利地不断变大,鳌拜的野心也如大草原上的野草,一发不可收拾。
彼时索尼年迈,苏克萨哈势单,遏必隆庸碌无为,反而只有排名最未的鳌拜持功猛进。特别是鳌拜与遏必隆结盟之后,势力更是暴涨,朝堂之上严然已成无人遏制之势。
久而久之,鳌拜在朝堂上不仅对着年少的康熙喊叫。对一众大臣更是呼来喝去,完全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后期鳌拜又害死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这样一来,康熙考虑到鳌拜功高盖主、权倾朝野,且在朝堂上又形成了臣强君弱的局面,因此康熙不得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想办法除掉鳌拜。就在这个时候,索尼找到孝庄太后,并献了一条计策,那就是让康熙效仿先帝成婚亲政。
此时的康熙还只是11岁的懵懂少年,因此不论是择选皇后,还是大婚的事务,皆由孝庄太后定夺。孝庄太后权衡再三,认为康熙大婚不仅能尽快亲政,而且还能趁机拉拢索尼,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
本来,按照清朝以往的规矩,选后一向是秉承着“满蒙联姻”的祖规,但是到了康熙这一代时,由于清朝的皇权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巩固。
皇后的选择已经不在是局限在蒙古族中选取了,蒙古族皇后在政治上的作用已经不大,满蒙联姻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再加上鳌拜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因此孝庄太后也明白,皇后必须从这三位辅政大臣送来的人选中择选。
而这三个人选分别是鳌拜的女儿,遏必隆的女儿和索尼的孙女,鳌拜本身也知道康熙是不会选自己的女儿为后的,他认下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嫡女)为义女,到处宣扬其是满洲第一美女的名头,与有“四全姑娘”之称的索尼孙女赫舍(庶女)里打擂台。
这其中钮钴禄氏是嫡女,赫舍里是庶出。清朝一直是个非常等级森严的朝代,皇室对皇后的出身尤其重视。
照理说,康熙应该选鳌拜和遏必隆嫡出的女儿才对。但太皇太后孝庄最终为康熙选择的是索尼庶出的孙女赫舍里氏,这就是出于政治上的权衡了。
于是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在康熙四年九月就嫁入皇宫,成为康熙皇帝的元后。可以说,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
清穿之玉兔来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