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要保证皇上传膳时,随传随到,但这样做无疑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这些为皇帝提前“准备”的菜就不能挑选那些注重火候和口感的菜,因为放置久了会让菜品难以下咽,这就从先天上限制了皇帝御膳菜单的可选范围。
其次,大部分菜在长时间保温后,其自身营养物质和口味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御膳都是看上去不错,但真正的味道却不跟恭维,皇上也是人,连圣人都说“食色性也”,皇上也不例外,所以“小灶”随之产生了。
皇帝的小灶,正因为御膳不好吃,所以早从康熙开始,皇帝就不是顿顿吃御膳了,而是改去吃后宫的“小灶”,俗称内膳房。这也就应了那句婚姻中很流行的话: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男人的胃。
为了能够让皇帝多来自己的寝宫,包括皇后在内的后宫妃嫔们纷纷开始在厨艺比拼,当然想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娘娘们秒变美厨娘也不大现实,更常见的是从民间寻找美食菜谱,才让心腹太监或宫女去偷师学习。这下小厨房的存在就更加的重要了。
既然皇帝不爱吃御膳,那御膳是不是就不用天天做了?那就是想多了,皇帝吃不吃是一回事,御膳房要是敢在给皇帝做饭这件事上打马虎眼,那就是又想脑袋搬家了。而且在清朝,皇帝不吃或吃剩下的御膳还有另一项重要的使命——赏赐。
皇帝往往会将自己不吃,或只吃了几口的御膳,以种种名义赏赐给某位宠爱的妃嫔,或朝中某位大臣,甚至还可能是身边的某位侍卫或太监。这时候的御膳已经从简单的食物上升到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奖品”。
收到赏赐的人,往往会以此为荣。周围人在看到皇帝将御膳赏赐给某人以后,就会明白这是皇帝对其很重视的信号,不论是在后宫还是官场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种恩典从清朝初年便一直延续下来。
钟粹宫是有小厨房的,而芷兰也是知道康熙口味的,但她不会一开始就上康熙喜欢的菜,她才刚刚入宫,哪有那么多的巧合自己喜欢吃的就正好是康熙喜欢的口味呢,要知道自古皇帝多疑的,康熙也不例外。
在康熙前期的现在还是相对好的,到了康熙朝的中后期,康熙的多疑是越来越重,这也是造成九龙夺嫡惨烈的重要因素。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社会阶层的设定,让做了皇帝的人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多疑,以至于很少有机会去感受人情冷暖。
所以做了皇帝的人会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看重自己的权势和利益。最后多疑到极点就会怀疑和伤害亲近的人。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利,去换取虚无缥缈的温情,一但让皇上怀疑了,那么大多数都得不到好下场。
一个新入宫的妃子就能表现出知道皇上的喜好,说小了是为了争宠,打探皇帝的喜好,说大了一个满姓大族处心积虑窥探主子喜好……那就呵呵了,所以芷兰并没有给康熙特意备菜,而是由着御膳房准备,自己只是做了三道糕点献上。
清穿之玉兔来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