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一)
*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形容很微小。zī zhū
铢锱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铢两悉称:zhū liǎng xī chèn,形容与实际相符,非常精准、妥帖;也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蒲柳人家:文中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四六体:一种文体名,常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
*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捎马子:方言。俗称“马褡子”,一种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口袋,中央开口,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 “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耄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燕然未勒:yān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初中芝士汇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