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面书生
【拼音】
bái miàn shū shēng
【含义】
指重视读书、缺乏实践经验的读书人。
【示例】
①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四回:“太监魏忠贤搅乱朝纲,暗中嫉忌熊廷弼,遣吏科给事中姚宗文,到辽沈阅兵。白面书生,何知军务?”
②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第五章:“我未识百里时,疑其为一位魁梧奇伟的军人,哪知一见面才知道是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
【出处】
①《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②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三回:“军兴以来,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弟虽不肖,犹羞称之。”
【反义词】
①赳赳武夫
【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 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
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
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2️⃣冬烘先生
【拼音】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123
【含义】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三家村的冬烘先生,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近义词】
①冬烘学究
3️⃣斗方名士
【拼音】
dǒu fāng míng shì
【含义】
斗方:书画所用的一二尺见方的纸张,指小幅的诗文或书画。指那些喜欢舞文弄墨、自以为风雅的无聊文人。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徐铸成《报海旧闻》一二:“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篇幅,刊载当时一些斗方名士的诗词、联句、诗钟、谜语等等。”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反义词】
①大方之家
4️⃣读书种子
【拼音】
dú shū zhǒng zǐ
【含义】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示例】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明史·方孝孺传》)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5️⃣两脚书橱
【拼音】
liǎng jiǎo shū chú
【含义】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俗谚谓为两脚书橱,记诵我,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清·叶燮《原诗·内篇下》)
【出处】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6️⃣门墙桃李
【拼音】
mén qiáng táo lǐ
【含义】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示例】
天下文章同轨辙,门墙桃李半公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二)
【出处】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7️⃣迁客骚人
【拼音】
qiān kè sāo rén
【含义】
迁客:被贬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泛指失意的文人。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骚人墨客
【拼音】
sāo rén mò kè
【含义】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示例】
或因写物创意而运思高妙,如骚人墨客,登高而赋。(《宣和画谱》卷十二)
【出处】
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汉·扬雄《长杨赋》:“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近义词】
①一介书生
②文章巨公
③文人雅士
【反义词】
①胸无点墨
9️⃣硕学通儒
【拼音】
shuò xué tōng rú 123
【含义】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雁塔题名
【拼音】
yàn tǎ tí míng
【含义】
雁塔:大雁塔,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内,唐朝新中进士常在雁塔下题名。比喻考中进士。
【解析】
见“独占鳌头”。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唐·韦绚《嘉话录》:“慈恩寺题名,起于进士张莒,题姓名于雁塔下。后书之于版,遂为故事。”
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③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王禹玉》:“唐故事,进士及第,列名于慈恩寺塔,因此谓之雁塔题名。”
④元·郑光祖《梅香》第三折:“小姐道,你若是凤墀得志,雁塔题名,可早来呵!”
⑤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
【近义词】
①金榜题名
②独占鳌头
【反义词】
①名落孙山
1️⃣1️⃣一介书生
【拼音】
yī jiè shū shēng
【含义】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示例】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