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击耳闻
【拼音】
mù jī ěr wén
【详见】
①耳闻目睹
2⃣耳闻目睹
【拼音】
ěr wén mù dǔ
【含义】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示例】
①邹韬奋《剩余的孩子》:“但就我们耳闻目睹,遍地惨象,我国凡事落后,这件事决不落后,殆可断言。”
②张友渔《报人生涯三十年》:“我主要是想通过报纸揭露黑暗,主持正义,改良社会,所以写我耳闻目睹的事实,从不编造。”
【出处】
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
②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一:“朝鲜人士岁觐京国,耳闻目睹,所得尤深。”
【近义词】
①所见所闻
【反义词】
①道听途说
②捕风捉影
【另见】
①耳闻目击
②耳闻目见
③目见耳闻
④目击耳闻
3⃣目迷五色
【拼音】
mù mí wǔ sè
【含义】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看不清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解析】
“目迷五色”和“眼花缭乱”都表示眼睛看花了。“目迷五色”强调看不清楚,难以辨别;“眼花缭乱”强调难以看清,感到迷乱。
【示例】
丁玲《读魏巍的朝鲜通讯》:“即使生活在群众之中,也很容易目迷五色,不易把握在遽变之中的最基本的东西。”
【出处】
①《老子》第一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那衔牌是什么布政使司布政使,什么海关道,什么大臣,什么侍郎,弄得人目迷五色。”
【近义词】
①眼花缭乱
②扑朔迷离
【反义词】
①一清二楚
②心明眼亮
4⃣若隐若现
【拼音】
ruò yǐn ruò xiàn
【含义】
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看不真切。
【示例】
①巴金《关于〈家〉》:“那时的生活就若隐若现地在我的脑里浮动了。”
②王小白《珠穆朗玛峰的夏日奇景》:“远近有几座像海岛般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景色十分出奇。”
【出处】
①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江为山所托,佹东佹南,盘峡透崖,二十五里,至画山,月犹未起,而山色空濛,若隐若现。”
【近义词】
①时隐时现
②若明若暗
【反义词】
①一览无余
②洞若观火
③一清二楚
【另见】
①若隐若显
5⃣视丹如绿
【拼音】
shì dān rú lǜ
【含义】
丹:红。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
【用法】
作谓语;指眼光模糊
【出处】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诗:“心之忧矣,视丹如绿。”
6⃣视若无睹
【拼音】
shì ruò wú dǔ
【含义】
睹:看见。看见就像没有看见一样。表示对某种现象漠不关心。
【示例】
①巴金《探索与回忆·人到中年》:“三十年来,我对自己周围的一切绝非视若无睹。”
②钱钟书《围城》四:“有时理想自己冷淡、骄傲,对她视若无睹,使她受不了。”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近义词】
①视而不见
②漠不关心
7⃣熟视无睹
【拼音】
shú shì wú dǔ
【含义】
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经常看到,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表示对某个现象不关心,不重视。
【解析】
见“视而不见”。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马南邨《燕山夜语·一块瓦片》:“后来瓦片太多了,人们慢慢地熟视无睹,也是很自然的。”
②邹韬奋《萍踪寄语·物质文明与大众享用》:“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女子被人当作商品出卖,这是一般人所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实。”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近义词】
①视而不见
②视若无睹
8⃣天旋地转
【拼音】
tiān xuán dì zhuàn
【含义】
旋:转。指天地旋转。比喻形势变化,时势变迁。也指头晕眼花。
【示例】
①鄢国培《沧海浮云》第二章:“眼前顿时天旋地转,跌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②刘流《烈火金刚》四回:“他想起来活动活动,可是没想到,刚一抬眼就发黑,天旋地转,直想吐。”
【出处】
①唐·元稹《望云骓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②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真珠姬早已天旋地转,不知人事,倒在地上。”
【近义词】
①头晕目眩
②头昏眼花
【反义词】
①神清气爽
②神清气朗
9⃣雾里看花
【拼音】
wù lǐ kàn huā
【含义】
原比喻老眼昏花,看不清楚。现比喻对事情看不一切,只有模糊的印象。
【示例】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白石(姜夔)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②冰心《寄小读者》一八:“走马看花,雾里看花,都是看不清的。”
【出处】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近义词】
①若明若暗
【反义词】
①洞若观火
②一目了然
🔟眼花缭乱
【拼音】
yǎn huā liáo luàn
【含义】
缭乱:纷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或耀目的光华而感到迷乱。比喻现象复杂,无法辨清,使人感到迷乱或困惑。
【解析】
见“目迷五色”。
【示例】
①丁玲《〈萝北半月〉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各种形状,各种牌号,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②费孝通《访美掠影》:“美国在这三十年里确是有很大变化,但是那些没有变的方面有时却更为重要,如果眼花缭乱而忘记了这一点,那就会迷惘了。”
【出处】
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〇回:“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地说。”
【近义词】
①目迷五色
1⃣1⃣一目了然
【拼音】
yī mù liǎo rán
【含义】
了然:明白。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
【示例】
①鲁迅《花边文学·论重译》:“其次,是难解之处,忠实的译者往往会有注解,可以一目了然。”
② 《文汇报》1984. 9.16:“我们发现不少人尽管大作联翩而至,却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格调单一,一旦汇编成集,笔墨的单调便更加一目了然。”
【出处】
①《朱子语类》卷一三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②清·钱彩、金丰《说岳全传》第四四回:“看着金营人马,如蝼蚁相似;那营里动静,一目了然。”
【近义词】
①一览无余
【反义词】
①雾里看花
1⃣2⃣众目昭彰
【拼音】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含义】
昭彰:明显。大家都把事情看得很清楚。
【示例】
茅盾《子夜》四:“在众目昭彰的大街上,这李四竟拉拉扯扯直呼曰:‘你’,这在曾沧海委实是太难堪了。”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近义词】
①众目睽睽
②万目睽睽
【反义词】
①鲜为人知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