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不觉
【拼音】
bù zhī bù jué
【含义】
没有意识到,无意之中。
【解析】
“不知不觉”和“神不知鬼不觉”都含不知不觉的意思。“不知不觉”指自己没有意识到、觉察到或注意到;“神不知鬼不觉”则多指行动秘密,不让别人觉察到。
【示例】
①茅盾《色盲》:“林白霜手里的笔,不知不觉就停下来了。”
②郁达夫《钧台的春昼》:“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
【出处】
①《妙法莲华经》卷四:“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
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
【近义词】
①不因不由
②神不知鬼不觉
2⃣浑浑噩噩
【拼音】
hún hún è è
【含义】
浑浑:浑厚朴实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形容浑厚严肃。现多形容人愚昧无知或糊里糊涂。
【用法】
今多用于贬义。
【示例】
①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四章:“但可痛心的是一般握有军事实权的师旅长们多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照旧过着他们淫逸骄奢的生活,国家大局,自身职责,他们简直一点也没摆在心上。”
②张友鸾《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人们,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中,度着‘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生活。”
【出处】
①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②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而春秋已前,皆若浑浑噩噩,荡荡平平,殊甚可笑也。”
3⃣筋疲力尽
【拼音】
jīn pí lì jìn
【含义】
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示例】
①老舍《四世同堂》五八:“他本当到床上躺一会儿,可是他不肯,他不能教外婆看出他已筋疲力尽,而招她伤心。”
②鲁迅《两地书》之七〇:“我们对于这学校,大家都已弄得力尽筋疲,然而总是办不好。”
【出处】
①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二:“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近义词】
①心力交瘁
②精疲力竭
【反义词】
①精神抖擞
②精神焕发
【另见】
①筋疲力竭
②力尽筋疲
4⃣精疲力竭
【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含义】
精:精神,精力;竭:尽。精神非常疲劳,毫无力气。
【示例】
①刘绍棠《芳年》一一:“他们东奔西走,抄近绕远,直走得精疲力竭。”
②巴金《秋》一四:“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攒羊》:“既然昼夜兼行,到了住马的时节,自然精疲力竭,好酒贪眠,与死人无异了。”
【近义词】
①疲惫不堪
【反义词】
①神采奕奕
②神采飞扬
【另见】
①精疲力尽
5⃣麻木不仁
【拼音】
má mù bù rén
【含义】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解析】
“麻木不仁”偏重于反应迟钝;“无动于衷”偏重于毫无反应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叔叔已变得麻木不仁,并且得过且过。”
【出处】
①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做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的情态。”
【近义词】
①无动于衷
【另见】
①麻痹不仁
6⃣迷离惝恍
【拼音】
mí lí tǎng huǎng
【含义】
迷离:模糊不明;惝恍:迷糊不清。迷迷糊糊,弄不清楚。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近义词】
①懵懵懂懂
【反义词】
①一清二楚
7⃣迷头认影
【拼音】
mí tóu rèn yǐng
【含义】
佛家语。形容非常煳涂。
【出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8⃣酩酊大醉
【拼音】
mǐng dǐng dà zuì
【含义】
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样子。形容喝酒醉得一塌糊涂。
【解析】
见“烂醉如泥”。
【示例】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九回:“拉藏汗素性嗜酒,至此因子妇回国,格外畅饮,一杯未了又一杯,接连是十百千杯,饮得酩酊大醉,酣卧床上。”
【出处】
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三回:“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
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船家会聚了合船亲属、水手人等,叫王氏治办酒肴,盛设在舱中,饮酒看月。个个吃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
【近义词】
①烂醉如泥
9⃣切肤之痛
【拼音】
qiè fū zhī tòng
【含义】
切肤:切身,亲身。亲身受到的痛苦。比喻亲身经历的、感受极为深刻的痛苦。
【示例】
①巴金《随想录》六一:“骗子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们社会里存在的某些毛病。对封建社会的流毒我有切肤之痛。”
②季羡林《悼组缃》:“(过去四十年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国的老知识分子无不有切肤之痛。”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
【近义词】
①刻骨铭心
【反义词】
①不关痛痒
②无关痛痒
🔟沁人肺腑
【拼音】
qìn rén fèi fǔ
【含义】
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浩然《艳阳天》第129章:“闻到一股子沁人肺腑的新麦的清香。”
【出处】
明·张岱《陶庵梦忆》:“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人肺腑。”
【近义词】
①感人肺腑
②沁人心脾
1⃣1⃣头重脚轻
【拼音】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含义】
头昏脑涨,脚下没力,形容身体支撑不住。也形容上面重,下面轻,基础不稳固。
【示例】
高阳《母子君臣》:“最大的错误是船面加上炮台,形成头重脚轻之势,不但驾驶困难,而且危险特甚。”
【出处】
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僧曰:‘却下碧潭时如何?’师曰:‘头重尾轻。’”
②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三回:“李云急叫:‘中了计了。’恰待向前,不觉自家也头重脚轻,晕倒了,软做一堆,睡在地下。”
③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〇:“不吃也罢,才吃下时,觉得天在下,地在上,墙壁都团团转动,头重脚轻,站立不住。”
1⃣2⃣心之官则思
【拼音】
xīn zhī guān zé sī
【含义】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学习和时局》)
【出处】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晕头转向
【拼音】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含义】
晕:头昏;转向:辨不清方向。指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形容事情太忙或环境、话题生疏而使人不知所措。
【出处】
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〇:“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②曹靖华《油海荡舟》:“回来时常谈起白洋淀,尤其抗日战争中雁翎队活跃于芦苇荡中,神出鬼没,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近义词】
①蒙头转向
②昏头昏脑
【反义词】
①耳聪目明
②心明眼亮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