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惊小怪

【拼音】
dà jīng xiǎo guài 123
【含义】
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表现得过分惊讶。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鲁迅《书信集·致母亲》:“但还不能相信,大惊小怪,那真是使人为难了。”
②巴金《秋》三七:“死了一个丫头,也值得大惊小怪的?喊两个底下人,送给善堂去掩埋就是了。”
【出处】
①宋·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②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〇:“张千身边带了公文解批,和李万商议,只等开门,一拥而入,在厅上大惊小怪,高声发话。”
【近义词】
①少见多怪
【反义词】
①见怪不怪
②司空见惯
2⃣慌不择路

【拼音】
huāng bù zé lù 123
【含义】
择:选择。形容慌张、忙乱地顾不上选择道路。
【示例】
师飙、毛铁《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金兵队伍慌不择路,匆匆溃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反义词】
①从容不迫
3⃣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123
【含义】
惶惶:心神惊恐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得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出处】
①鄢国培《巴山月》第一八章:“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脾气变得异常暴躁。”
②***《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近义词】
①惶恐不安
【反义词】
①泰然自若
4⃣惊惶失措

【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cuò 123
【含义】
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
【解析】
见“仓皇失措”。
【示例】
①巴金《春》三〇:“蕙忽然醒了,于是开始喘气,先前的种种病象完全发出来了。众人惊惶失措,商量许久,便要觉新去请祝医官。”
②叶紫《夜哨线》:“带着可怜的,惊慌失措的目光,朝右边的李海三望了一眼。”
【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近义词】
①仓皇失措
②举止失措
【反义词】
①安之若素
②泰然自若
【另见】
①惊慌失措
5⃣气急败坏

【拼音】
qì jí bài huài 123
【含义】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羞恼。
【解析】
“气急败坏”强调慌张和恼怒,专指神态和表现;“暴跳如雷”强调暴躁和愤怒,多指吼叫的声音。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三章:“司徒雷登显得很激动。他还没在沙发上落座,就气急败坏地说:‘***先生也太不识时务了。’”
②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第二章:“气急败坏的交通局长只好跑到车后记牌号去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这桃花山大头领坐在寨里,正欲差人下山来探听做女婿的二头领如何,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近义词】
①恼羞成怒
②暴跳如雷
【反义词】
①心平气和
②和颜悦色
③不动声色
6⃣失魂落魄

【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123
【含义】
魂、魄:旧指离开人的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异常或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或因受强烈的刺激而行动失常。
【解析】
见“神不守舍”。
【示例】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老太太望着大车上的尸首跟受伤的孩子,失魂落魄地发呆。”
【出处】
①元·秦简夫《宜秋山赵礼让肥》第三折:“东倒西歪,失魂丧魄,北去南来。”
②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所以一耽了这件滋味,定是无明无夜,抛家失业,失魂落魄,忘飧废寝的。”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九五回:“起先道是找不着玉生气,如今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只有日日请医生调治。”
【近义词】
①神不守舍
②魂不守舍
③魂飞魄散
④魂不附体
【反义词】
①神色自若
②神色怡然
【另见】
①丧魂落魄
7⃣失惊打怪

【拼音】
shī jīng dǎ guài 123
【含义】
惊:惊慌;怪:奇怪。形容大惊小怪的样子。
【出处】
①宋·洪迈《夷坚丙志·善谑诗词》:“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八回:“此时长老还未睡哩。他晓得行者会失惊打怪的,推睡不应。”
【近义词】
①大惊小怪
【反义词】
①司空见惯
②屡见不鲜
8⃣手忙脚乱

【拼音】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123
【含义】
形容惊慌失措或做事忙乱,没有条理。
【解析】
见“手足无措”“七手八脚”。
【用法】
多用于贬义。
【示例】
①茅盾《委屈》:“一忽儿冷了一忽儿又热;冷冷热热的,一天就要变上几变,害的人家手忙脚乱的。”
②邹韬奋《萍踪寄语·民众的保卫》:“至于由各机关各团体送去的抗议呈文,一来就是几千人签名的公文,那更弄得白宫慌得手忙脚乱。”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莫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
【近义词】
①七手八脚
②手足无措
③张皇失措
【反义词】
①从容不迫
②不动声色
③有条不紊
【另见】
①手脚忙乱
9⃣手足无措

【拼音】
shǒu zú wú cuò 123
【含义】
措:安放。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才好。形容非常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解析】
“手足无措”指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手忙脚乱”指惊慌得行动无条理。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李狗皮看见刘宗敏,脸色刷地灰白,一时手足无措,也不知说什么好。”
②钱钟书《围城》五:“鸿渐慌得手足无措,仿佛无意中撞破了自己不该看的秘密。”
【出处】
①《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②《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近义词】
①不知所措
②手忙脚乱
③惊慌失措
④束手无策
【反义词】
①从容不迫
②泰然自若
【另见】
①手足失措
②手脚无措
🔟闻雷失箸

【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123
【含义】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故事】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来,他表面上一直装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园子里消磨时间,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现在,曹操竟当面把自己说成是英雄,他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匕箸也吓得掉到了地上。恰巧,这时正好突然响了一个霹雷。刘备乘机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看法后,便决心参加董承等人谋划的诛杀曹操的活动。但尚未等到他们动手,已被曹操发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都被诛杀。只有刘备和在外地的马腾漏网。
1⃣1⃣相惊伯有

【拼音】
xiāng jīng bó yǒu 123
【含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请不要相惊伯有了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近义词】
①自相惊扰
【故事】
据说在春秋时,有一时期郑国人最怕“伯有”。《左传·昭公七年》载:
“伯有”是一个人的名字,原名良霄,字伯有,本是郑国大夫,为人粗暴专横,生活放荡不羁,同其他大夫如子皙、公孙段等都有尖锐的矛盾。子皙等人联合起来攻击伯有,子皙的侄子驷带率众讨伐,终于把伯有杀死。
有人认为伯有这样死于非命,一定很不甘心;他活着是强人,死后是强鬼,定要来报复,所以人们都很害怕。有人在梦里见到伯有,见他全副武装,仍然很威风,并说某月某日要杀驷带,明年某日将杀公孙段。后来,驷带果然到某月某日而死,公孙段也在第二年的某日去世。人们于是郑人更加害怕,一听说“伯有来了”都慌忙逃避。
1⃣2⃣一座皆惊

【拼音】
yī zuò jiē jīng 123
【含义】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示例】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1⃣3⃣张皇失措

【拼音】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123
【含义】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形容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是好。
【示例】
巴金《随想录》五:“她张皇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的前途忧虑。”
【出处】
①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毕竟是贼人胆虚,终不免失魂落魄,张皇失措。”
【近义词】
①惊慌失措
②仓皇失措
③手足无措
【反义词】
①从容不迫
②泰然自若
③安之若素
1⃣4⃣张口结舌

【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123
【含义】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似的不能活动。嘴张着说不出话来。指理屈词穷或因害怕、紧张、惊恐等原因说不出话来。
【解析】
见“哑口无言”。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不仅老神仙骇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所有站在他周围的人们都骇了一跳。”
②程悦长《爷台山反击战》:“那几个美国人张口结舌,窘态毕露。”
【出处】
①《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②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一一回:“一席话,说的白安张口结舌,面目变色。”
【近义词】
①哑口无言
②钳口结舌
③瞠目结舌
【反义词】
①口若悬河
②滔滔不绝
③侃侃而谈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