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高山景行

【拼音】
gāo shān jǐng xíng 123
【含义】
高山:比喻崇高的品德;景行: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比喻崇高的德行操守。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演连珠》:“情有独钟,虽近犹迷。是以高山景行,人怀仰止之心。”
【出处】
①《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②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侧闻斯语,未睹厥状,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近义词】
①高山仰止
9⃣功德无量

【拼音】
gōng dé wú liàng 123
【含义】
功德:业绩与德行;无量:没有限量,无法计算。指功绩和恩德都很大。
【用法】
①多用于褒义。②多用于称颂做了有益于别人的事情的人。
【示例】
①钱钟书《围城》第三章:“可是,电话可以省掉面目可憎者的拜访,文理不通者的写信,也算是个功德无量的发明。”
②洪周等《南岳纪游》:“慧思禅师并非因他参禅苦修而功德无量,后人怀念的,还是他在山中手植的银杏绵亘千古。”
【出处】
①《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量矣。”
②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其金刚大士,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反义词】
①罪孽深重
②罪恶滔天
③罪大恶极
🔟厚德载物

【拼音】
hòu dé zài wù 123
【含义】
物:指万物。旧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的任务。现多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材。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
②晋·潘岳《西征赋》:“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
1⃣1⃣怀瑾握瑜

【拼音】
huái jǐn wò yú 123
【含义】
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高尚纯洁的品德。
【示例】
梁启超《国家命运论》:“夫士君子怀瑾握瑜以生浊世,所至辄见厄。”
【出处】
①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②《梁书·豫章王综传》:“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近义词】
①澡身浴德
【另见】
① 握瑜怀瑾
1⃣2⃣蕙心纨质

【拼音】
huì xīn wán zhì 123
【含义】
蕙:香草;纨:洁白色的细绢。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大方。
【示例】
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八:“当他写信时,欧阳素心……脱俗的容貌以及蕙心纨质、感情丰富的动态,都顿时出现在他眼前。”
【出处】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另见】
①蕙心兰质
1⃣3⃣见危授命

【拼音】
jiàn wēi shòu mìng 123
【含义】
授命:指献出生命。指在国家危难之际,勇于献出生命。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唉,我可以见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国家大局何!”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三章:“象升身为朝廷大臣,何能违背圣旨,擅自移军就食?见危授命,死而无憾!”
【出处】
《论语·宪问》:“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近义词】
①临危授命
1⃣4⃣精金良玉

【拼音】
jīng jīn liáng yù 123
【含义】
精金:指经过精炼的纯金;良玉:美玉,宝玉。形容人品纯正美好或事物美好。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1⃣6⃣敬老慈幼

【拼音】
jìng lǎo cí yòu 123
【含义】
老:年长的人;幼:儿童。尊敬长辈,爱护幼童。
【出处】
①《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②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五回:“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
【另见】
①敬老慈少
②爱老慈幼
1⃣7⃣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sǐ ér hòu yǐ 123
【详见】
①鞠躬尽瘁
1⃣8⃣鞠躬尽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123
【含义】
鞠躬: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表示小心谨慎,不辞劳苦,竭尽全力。
【用法】
用于褒义。
【常用】
常与“死而后已”连用。
【示例】
秦牧《北京漫笔·长街灯语》:“每年,从全国各地,都有许许多多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贡献的人物,一飞机一飞机、一列车一列车地被送到北京来,参加各式各样全国性的大会。”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近义词】
①摩顶放踵
②尽心竭力
③殚精竭力
④竭智尽忠
⑤尽职尽责
【反义词】
①敷衍塞责
②敷衍了事
【另见】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