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宁人

【拼音】
xī shì níng rén 123
【含义】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意是平息事端,使人安宁。后多用来指平息纠纷,减少麻烦,使人们相安无事。
【示例】
①巴金《秋》四九:“他只怕事情会闹大。他到现在还相信息事宁人的办法是无上的。”
②《中国青年报》1982.3.2:“我觉得你不如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悄悄地把那块手表寄还给原主,同时送上少许纪念品以示歉意。”
【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近义词】
①相安无事
②排难解纷
【反义词】
①惹是生非
②无事生非
③火上加油
④挑拨离间
1⃣1⃣下不为例

【拼音】
xià bù wéi lì 123
【含义】
下:下次;为:作为,当成;例:先例,作依据的例子。下一次不能用这次作例子去办。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示例】
①老舍《茶馆》第二幕:“王掌柜,这儿现在没有人,我借个光,下不为例!”
②于大新等《苦果酿成的美酒》四:“我早就戒了酒哪!这一次破格,下不为例。”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一三:“予之移封,后不为例。”
【反义词】
①如法炮制
1⃣2⃣下车泣罪

【拼音】
xià chē qì zuì 123
【含义】
罪:罪人。下车对罪人哭泣。指对罪人表示怜悯。用以颂扬统治者为政宽仁。
【出处】
①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②《梁书·王僧孺传》:“幸圣主留善贷之德,纡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
【故事】
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禹吩咐把车停下,问:“这人犯了什么罪?”
押送的入回答说:“他偷了别人家的稻谷被抓住,我们把他送去治罪,禹听了便下车,来到那罪人身旁,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
那罪人看出问话的是个大人物,以为要严办他,吓得低着头不吭声。禹对此并不生气,一面对他进行规劝,一面流下泪来。禹左右的人见了,都很不理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了东西,该送去受惩罚。不知大王为什么痛苦得流下眼泪·”
禹擦了擦眼泪回答说:“我不是为这个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从前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者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我内心感到非常痛苦!”
禹当即命侍从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入放了。
1⃣3⃣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拼音】
xiōng huái zǔ guó
fàng yǎn shì jiè 123
【含义】
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1⃣4⃣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拼音】
yán yǐ lǜ jǐ
kuān yǐ dài rén 123
【含义】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为人处世
【示例】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
【出处】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近义词】
①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1⃣5⃣以德报怨

【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123
【含义】
报:报答,回报。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报答仇怨。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②宋·崔《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背义,至以怨报德。”
【近义词】
①以直报怨
【反义词】
①恩将仇报
【故事】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1⃣6⃣以直报怨

【拼音】
yǐ zhí bào yuàn 123
【含义】
直:正直,公平。以公平正直回报怨恨。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七〇回:“以直报怨,不愧君子。”
【出处】
①《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②《汉书·傅介子传》:“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近义词】
①以德报怨
【反义词】
①以怨报德
1⃣7⃣通情达理

【拼音】
tōng qíng dá lǐ 123
【含义】
通、达:认识透彻。情、理:指人的通常心理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姚雪垠《李自城》第三卷第四五章:“一听说闯王的人马这么通情达理,这么仁义,大家都觉得意外。”
②陈残云《山谷风烟》:“刘财发、孙利记老头、张志生老师,也觉着周祺通情达理,说话有分寸。”
【出处】
①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则天下通情达识之士,得不比肩而至乎?”
②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五回:“圣人有一定章程,王者有一定的制度,自然是国无异政。只因民间有万不通情达理者,遂尔家有殊俗。”
【近义词】
①知书达礼
②知书达理
【反义词】
①蛮横无理
②不近人情
③蛮不讲理
【另见】
①知情达理
1⃣8⃣中庸之道

【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123
【含义】
道:主张,学说,处世态度。儒家的一种主张,指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示例】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儒家之所以不能不讲中庸之道,正因他是站在中间的一种人。”
【出处】
①《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②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是以不克安居徐行,以遽入于中庸之道。”
成语大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