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内容简介
全书共100卷,包括本纪10卷,传60卷,志30卷;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 420),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 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很多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传部分多为合传或类传,纪部分保存了不少文献材料,如《武帝纪》载《禁淫祠诏》,《何承天传》载《谏北伐表》,《王徽传》载《与江教辞官书》,《顾觊之传》载《定命论》等,都是当时重要的思想、政治文献。
《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是书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志的叙述,可上溯到魏晋,弥补了《三国志》等前史的缺憾。
其中,《律历志》记载了杨伟的《景初历》、何承天的《元嘉历》和祖冲之的《大明历》,显示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礼志》把祭祀天地、祭祖、朝会、舆服等合在一起记叙;《乐志》详述乐器,记载乐章,汇集了汉魏晋宋的乐章、歌词、舞曲;《州郡志》记载了侨州郡县的设置分合情况,对于考察这一时期的地理沿革具有珍贵的价值。
但《宋书》缺少食货、刑法、艺文三志,这是该书的不足之处。
全书篇目
本纪
卷次
目次
题目
卷中人物(括号人物为附传)
卷1~3
本纪第一二三
武帝上中下
刘裕
卷4
本纪第四
少帝
刘义符
卷5
本纪第五
文帝
刘义隆
卷6
本纪第六
孝武帝
刘骏
卷7
本纪第七
前废帝
刘子业
卷8
本纪第八
明帝
刘彧
卷9
本纪第九
后废帝
刘昱
卷10
本纪第十
顺帝
刘准
志
志第一 志序 历上
志第二历中
志第三历下
志第四礼一
志第五礼二
志第六礼三
志第七礼四
志第八礼五
志第九乐一
志第十乐二
志第十一乐三
志第十二乐四
志第十三天文一
志第十四天文二
志第十五天文三
志第十六天文四
志第十七符瑞上
志第十八符瑞中
志第十九符瑞下
志第二十五行一
志第二十一五行二
志第二十二五行三
志第二十三五行四
志第二十四五行五
志第二十五州郡一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志第二十九百官上
志第三十百官下
列传
卷次
目次
卷中人物(括号人物为附传)
卷41
列传第一
后妃:孝懿萧皇后、武敬臧皇后、武帝张夫人、少帝司马皇后、武帝胡婕妤、文帝袁皇后、文帝路淑媛、孝武文穆王皇后、前废帝何皇后、明恭王皇后、明帝陈贵妃、后废帝江皇后、明帝陈昭华、顺帝谢皇后
卷42
列传第二
刘穆之、王弘
卷43
列传第三
徐羡之、傅亮、檀道济
卷44
列传第四
谢晦
卷45
列传第五
王镇恶、檀韶、向靖
卷46
列传第六
赵伦之、到彦之(阙)、王懿
卷47
列传第七
刘怀肃、孟怀玉(弟龙符)
卷48
列传第八
朱龄石(弟超石)、毛修之
卷49
列传第九
孙处、蒯恩、刘钟、虞丘进
卷50
列传第十
胡籓、刘康祖、垣护之
卷51
列传第十一
宗室
卷52
列传第十二
庾悦、王诞、谢景仁(弟述)
卷53
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子永)、庾登之(弟炳之)、谢方明、江夷
卷54
列传第十四
孔靖、羊玄保、沈昙庆
卷55
列传第十五
臧焘、徐广、傅隆
卷56
列传第十六
谢瞻、孔琳之
卷57
列传第十七
蔡廓(子兴宗)
卷58
列传第十八
王惠、谢弘微、王球
卷59
列传第十九
殷淳(子孚,弟冲,淡)
卷60
列传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
卷61
列传第二十一
武帝三王
卷62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张敷、王微
卷63
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王昙首、殷景仁
卷64
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裴松之、何承天
卷65
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刘道产、杜骥
卷66
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何尚之
卷67
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卷68
列传第二十八
武帝二王
卷69
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范晔
卷70
列传第三十
袁淑
卷71
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江湛、王僧绰
卷72
列传第三十二
文帝九王
卷73
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
卷74
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鲁爽、沈攸之
卷75
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颜竣
卷76
列传第三十六
朱修之、宗悫、王玄谟
卷77
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
卷78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刘延孙
卷79
列传第三十九
文帝五王
卷80
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卷81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顾琛、顾觊之
卷82
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沈怀文
卷83
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吴喜、黄回
卷84
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袁顗、孔觊
卷85
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王景文
卷86
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刘勔
卷87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殷琰
卷88
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沈文秀、崔道固
卷89
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卷90
列传第五十
明帝四王
卷91
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
卷92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卷93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
卷94
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
卷95
列传第五十五
索虏
卷96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吐谷浑
卷97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卷98
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
卷99
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卷100
列传第六十
自序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过了十五年,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刘裕以后,一共传了七代,到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又为萧齐所灭。
《宋书》成书于南齐永明年间,正值北魏孝文帝初期。此时孝文帝改革还没有完成,但是实力已不容小觑。北魏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刘宋的正统地位,为此,刘宋不得不利用各种手段争夺、捍卫、巩固其政权。《宋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肩负着为刘宋“争正统”的使命,其民族传具有明显的“正统之辨”色彩。
编辑过程
宋朝国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就已开始。当时由著名科学家何承天草立纪传,编写了天文志和律历志。此后,又有山谦之、裴松之、苏宝生等陆续参预编撰。但他们任史职的时间都很短。
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徐爰领著作郎,他参照前人旧稿,编成“国史”,上自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刘裕实际掌权开始,下讫大明时止。《隋书·经籍志》著录徐爰宋书六十五卷,可见他的书曾和沈约宋书并行,现在《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还保存了徐爰宋书的残篇零段。但徐爰不久为宋朝所斥退,宋朝“国史”的修撰也就停了下来。
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春,又命沈约修撰宋书。这时沈约为太子家令,兼著作郎。他依据何承天、徐爰等人的旧作补充修订,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永明六年(公元488年)二月完成纪传七十卷。沈约在当时的奏文中说“所撰诸志,须成续上”,可见宋书的八志三十卷,是后来续成的。
在八志中,《宋书·符瑞志》改称鸾鸟为神鸟,是避齐明帝萧鸾的讳;《宋书·律历志》改“顺”作“从”字,是避梁武帝父亲萧顺之的讳;《宋书·乐志》称邹衍为邹羡,是避梁武帝萧衍的讳。可见宋书的最后定稿,当在齐萧鸾称帝(公元四九四年)以后,甚至在梁武帝即位(公元502年)以后了。
与沈约同时或稍后,南齐时有孙严著宋书六十五卷,王智深著宋纪三十卷,梁代有裴子野著宋略二十卷,王琰著宋春秋二十卷,鲍衡卿著宋春秋二十卷。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关于刘宋一代的史书,比较完整的,现在就只有沈约的这部宋书。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宋书》所记人物多为门阀地主,这反映了当时崇尚门第的风气。在类传中还增立了《孝义传》,标榜所谓“孝行”、“孝廉”,迎合了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需要。
书中还提出一些有益的政治措施,并辅以实例加以说明,如广开言路,接纳谏言;持法公平,不徇私情;选用良吏,久居其任;宽刑缓政,减免役税等,这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大有益处的。
编辑特点
《宋书》的列传在写法上使用了代叙法,即将相关人物的简历、事迹在对人物行事的记叙中夹带写出。如《卢陵孝献王义真传》中,写义真在逃离关中途中遇见段宏单骑来寻,插入了关于段宏身世的介绍,这种带叙法省去了单独立传的烦冗。
《宋书》中记有关于国家关系的重要资料,如《蛮夷传》中记录了宋朝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情况。《宋书》还记载了文学情况,如《谢灵运传论》,叙述了自屈原以后文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关于诗文用声律的主张。
行文优美流畅,也是《宋书》突出的特色;但《宋书》也有缺点,其思想倾向比较保守落后,因此歪曲和掩盖了很多历史真相。
《宋书》多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多讳的原因与《宋书》修撰的独特性有关。《宋书》不像前“四史”那样纯粹是史家之私撰,也非唐后史书那样是官家之公修,它是第一部由史官奉敕修撰的正史,而实际上又是宋、齐两代史官共同完成的。现存沈约《宋书》是以宋徐爰《宋书》65卷为蓝本修撰而成。沈约《上宋书表》云:“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书》,草创纪传,止于武帝功臣,篇牍未广。其所撰志,唯《天文》、《律历》,自此外,悉委奉朝请山谦之。谦之,孝建初,又被诏撰述,寻值病亡,仍使南台侍御史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臣,皆其所撰。宝生被诛,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踪成前作。爰因何、苏所述,勒为一史,起自义熙之初,讫于大明之末。”由此可见,徐爰《宋书》65卷又是在宋人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写史的基础上完成的。当代人写当代事,“事属当时”,史无定论,史家撰史,对人物评价多受时旨的影响,且传中人物多涉及君亲,作者不免为尊者讳、为亲者讳而多有隐讳
插叙手法的运用,显示了作者对写作素材的驾驭能力,使繁芜的头绪在作者的统摄调度下,变得井然有序、严密规整。唐人小说中多有如《宋书》一样的小段插叙。李公佐《谢小娥传》基本采用自然时序,中间两次运用插叙:“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出于情节需要,以简笔写出。虽不能说唐传奇小说的插叙手法完全源于《宋书》,但至少可以说明,插叙手法是一种有效的叙述方法,对后来唐传奇小说的叙述法有一定的影响。
史料价值
沈约一门,在宋、齐、梁三代,也都仕宦显赫。梁萧统文选载沈约奏弹王源文,对于某些士族地主“婚宦失类”的情况大加抨击。因此,沈约在齐梁时期撰成的宋书,也就带有其时代和阶级的特点,它的一个突出内容,就是颂扬豪门士族,维护门阀制度。
譬如宋书列传中,有关地主阶级中代表人物高门士族的传,几乎占了半数。仅就王、谢二族来说,宋书里琅琊王氏立传的高达十八篇,陈郡谢氏立传的也有八篇。像陈郡谢弘微,传中写他如何忙于经营谢氏产业,传末却又吹捧他为人“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又如琅邪王微,传中只是连篇累牍收载他给友人的信,却说他“内怀耿介,峻节不可轻干”。这两个人因为都是高门士族,所以宋书都为他们立了“佳传”。宋书中对于士族中的人物,总说什么是“前代名家”,风度“简贵”,“风格高峻”,“世重清谈,士推素论”,等等。
但宋书仍有其一定的史料价值。史通书志篇说:“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宋书百卷,记述六十年间的史事,保存了不少历史资料,尤其是它收载了当时人的许多奏议、书札和文章,可以从中看出那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实际情况。如卷八十二周朗传载周朗上书,讲到赀调的为害,严重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卷五十六孔琳之传、卷六十范泰传、卷六十六何尚之传所载关于改铸钱币的争议,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如何在钱币改铸中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卷五十四羊玄保传兄子羊希附传,收载西阳王子尚上书,提到南朝初期农村两极化的发展,“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樵苏无讬,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载谢灵运的山居赋全文,提供了研究大地主庄园的材料。
从宋书的记载中,还可以看出那时的农民起义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地域很广,规模很大。如景平元年(公元四二三年),有富阳孙法光领导的起义(少帝纪、褚叔度传)。元嘉九年(公元四三二年),有广汉赵广领导的起义,人数有十多万人,起义军围困益州治所成都达数月之久(文帝纪、刘粹传弟道济附传)。
另外,在元嘉初年,有淅川、丹川的少数族起义;到元嘉末年,荆、雍、豫三州的少数族人民,起义就更加频繁,参加的人数有发展到百余万人以上的(夷蛮传、张邵传、沈庆之传等)。
这些记载虽然是极不充分,而且还是经过严重歪曲的,但终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线索。
此外,宋书的谢灵运传及传末的史论,谈到了魏晋以来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沈约自己关于诗歌声律的主张,是研究六朝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资料。夷蛮传对于南朝前期我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往,也作了适当的叙述。
在宋书八志中,有些志是比较可取的,如《宋书·律历志》收了杨伟的景初历全文,以及何承天的元嘉历、祖冲之的大明历全文,这几种历法都是能够反映当时自然科学水平的著作。《宋书·乐志》保存了许多汉魏乐府诗篇。州郡志对南方地区自三国以来的地理沿革,以及东晋以来的侨置州郡分布情况,讲得比较详细。而且在每个州郡名下,都记载着户口数。这些户口数固然不尽准确可信,但多少使人得知当时南方人口分布的一个大概轮廓。
文学价值
参与《宋书》编撰的徐爰“颇涉书传,犹悉朝仪”;续成其书的沈约“才智纵横”,“诗多而能”,为诗“长于清怨”,虽清淡却有旨意,二人的文学修养,特别是沈约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声律的研究,对《宋书》载录诗学文献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宋书》中保存了不少诗学文献,是研究南朝诗学发展的重要史书。同时,通过对《宋书》诗学文献的考论,可以了解中国诗学经先秦“诗文之学”至两汉“《诗经》之学”到魏晋“诗歌之学”的嬗变。
摒弃那些诏诰、符檄、章表,《宋书》叙事还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它基本上遵循了史书叙事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传主诗文辅助叙述,丰富了史书的叙述手段,而更具价值的是《宋书》创设了新的叙事手法——带叙法,对后世史书和小说叙事具有深远的影响。
版本流传
宋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不少散失,到北宋时,竟有漏脱数页或全卷的。据北宋末年人晃说之所说;“沈约宋书一百卷,嘉祐末诏馆阁校讐,始列学官。尚多残脱骈舛,或杂以李延寿南史。”(高山集卷十二读宋书)据前人的考订和我们整理过程中所考查到的,宋书卷四少帝纪有阙页,为后人所补。卷四十六除到彦之传阙而未补外,其余都是后人用南史等书补足。卷六十二张敷传和卷五十九张畅传,补阙者没有通检全书,把南史张邵传后的张敷、张畅附传也一起钞录进去。这样就出现了宋书有两篇张敷传和两篇张畅传的情况。卷七十六朱脩之宗悫王玄谟传,原卷也有阙失,由后人采南史等书补入。又如在卷一百沈约自序中叙沈亮事,于“联事惟忝,忧同职同”下,各本都注“阙”字,于叙其父沈璞事,“璞有子曰”下也注“阙”字。叙沈伯玉事,“先帝在蕃”下也注“阙”字。书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轶事典故
“土豪”一词最早的出处就在《宋书》内。学者段双印介绍,在古代,土者,是原住民的意思;豪者,指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宋书·殷琰传》记载:“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在此似乎有“一方名人”的意思,不算贬义。《宋书》里还有“土人强梁”的说法。“土豪”强调的是在地属性,“豪民”则强调其社会属性,总而言之,都是民间势力的代表。他们既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僚士大夫的身份,也可能因为天灾人祸而沦落为破落户。后来,“土豪”一词逐渐变异。今天流行的“土豪”一词,已然变成时尚符号
二十四史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