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生命的本质本就是另一场考试。我们寻觅答案,也渴望有正确答案。又或者,我们都想寻觅,也都想成为满分答卷。若是分为两类,精神上的答案与当下文明时代所定义的答案。但,精神上的答案,大多无处追寻,只有过程,多是一番遗憾。
但又或许,因为遗憾,所以使人铭记,终生难舍。
生活中的答案,有正误,有好坏之分。许是科举考试中,被当作答案准则的,有八股取士的四书五经,那确实是正误之分。被我们看作历史的,倒也是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答案,也只不过是最高统领者所认可的方案罢了,基于社会发展的产物,往往视野短浅,似是囚笼里的灵雀,将目光停留在脚下的正确答卷,顺着养者的期望而去。
精神上的答案,往往是场长途旅行。也正因为难受,难寻,难解,这份答卷的正确答案才尤为虚幻。因为基于一份题目的开放式答卷,他本身的答案,并没有否采寻觅者所填下的文字光彩。革命有答案吗?或许有,但哪方的观点都受各方的立场影响。如清政府让为封关锁国政策是自卫,是一种保护行为,这是他们的答案;而于当朝代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只得叹息。这无疑是过场的政治问卷。但那时的人们,又怎知这条道路的具体否果?
每份答卷,都因解题者的不同,而拥有上千份的答案。面对“白色恐怖”时期的上海,面对国民党的抓捕与逼问,有人招供,有人屈服,但也有人咬紧牙关,拒不招供,宁死不屈,只为守护组织安宁,不愿叛国投敌,只为坚守精神上的信仰,那份来自共产党的信仰。能说那些叛离的人们,是错误的吗?于我而言,这是人生来具有的本能,对于死亡的恐惧,正因为持有这份本能,将有这份对于死亡的来自内心的惶恐。那些为革命,为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质,所放弃生命的那些人们,才更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应该被称为烈士、影响。秋白,他就义时也不过三十多岁,如果他不参与革命,他会是拥有一片光明前途的医生,画家……凭他那一身的技能,他不只会是个读书人,他本可以在中国文学坛上大放光彩。不同于其他的革命者,当其他人的生命答卷中填改成完完全全的革命时,他只将其中的一部分改为“革命”,笑着将革命放入自己的人生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所给出的人生答案,最缤纷的那段,并非结果,而是他探求真理的那份旅程,虽有遗憾,但却让人感憾不堪,当我们回忆他的探寻过程,往往在体验中,渐渐消度为对于错错、正误之分,渐渐开怀,渐渐认为“过程,往往比结果来的出采”。或许是因为,人们在探寻过程中,收获了相比结果更令人难得的真理;穷具一生,未免不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可能,答案的正误与好坏并不那么重要,相对于精神而言,在追寻过程中释然,获取那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未免不是一种别样的欣喜。我们也不过区区三万多天,生命答案的本质,适合自己的,与自己度过的,或许更值得我们回味与珍惜。
變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