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意义
文化价值
金陵刻经处是中国唯一的刻印流通木版佛经的场所,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广泛的佛教文化机构。它以佛学研究为基础,从事印经、讲学等事业,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佛学的复兴,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以及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金陵刻经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习称金陵本。该处手工印刷的佛教典籍有三百余种,其中包括《华严经》(80卷)、《玄奘法师译撰全集》(1347卷)等重要经论。金陵刻经的雕刻、印刷技艺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 。
历史价值
金陵刻经处不但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老的木刻水印技艺,还收藏了大批有价值的佛经版,这些经版有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也有从全国各地刻经处汇集来的,本身就是佛经版总汇,内容、版式等等均很繁杂,可以研究晚清至建国前全国刻经的流布、刻印内容特色情况。如藏版中有原存苏州洞庭西山祇树庵,刻于公元1704—1720年间的《华严经》经版1600余块,是研究清初苏南地区刻经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学术价值
全国仍保持传统木刻水印的单位很少,其中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出品为美术版画类,且不是长年刷印,扬州广陵刻印社也是阶段性生产小说、戏剧类线装古籍,唯有金陵刻经处仍在长年不间断地刻印佛经古籍(每天手工印刷近万页)。中国国内的大学如南京大学(设有印刷史课程)、上海复旦大学(设有古籍版本课程)经常有师生前来参观,中国国外也常有研究印刷史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他们称赞金陵刻经处是“活的古代印刷博物馆”。此外,晚清和民国年间不少政要及学者名人都捐资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佛教经典,保存的这些实物资料,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有帮助。如,1914年鲁迅先生捐资60元刊刻的《百喻经》,是研究鲁迅先生生平与思想的重要资料。[6]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手工印刷的线装经书比平装机印的经书成本要高,价格也贵,其购买对象相对固定,这些状况限制和影响了刻经的生产流通。金陵刻经处仅有2名刻工,传承问题突出,刻经技艺随时有失传的可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发掘、抢救和保护。[7]
传承人物
马萌青,男,1963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马萌青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南京市申报。项目名称: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保护措施
2016年7月21日,古籍保护与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在南京艺术学院开班,结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进行培训。2016年12月27日,金陵刻经处传习所的成立,将为积极推动宗教典籍的保护与整理,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11月18日,金陵刻经处接受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授牌,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再增传习平台。
2018年7月22日,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口述历史,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南京开展为期五天的参观学习,通过田野调查,对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有了大致了解,为后续制作南京非遗纪录片打下了理论基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金陵刻经处获得“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