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苏绣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工的生产积极性。吴县镇湖、藏书、 光福、 通安、东渚、 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万之众,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电脑绣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绣品的生产能力。苏州城里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绣品比目皆是。在刺绣行业里,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有专门从事刺绣针法、工艺研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欣赏品和出口服装生产的苏州刺绣厂,从事刺绣日用品生产的苏州绣品厂,从事儿童绣衣和日用品生产的苏州刺绣童装厂与苏州儿童用品厂,从事剧装戏衣刺绣和制作的苏州剧装戏具厂,从事绣鞋生产的苏州工艺鞋厂,以及从事刺绣线生产的苏州花线厂等。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里,这支苏绣大军,每年不但生产出大量的日用绣品满足市场
需求,而且在拓宽新门类、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绣和镶、嵌、印、贴、雕、绘等各种技艺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制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审美感的产品,使苏绣日用品很快发展至十多个大类、两千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与此同时,苏绣艺术品更以其旖旎之姿争芳于绣坛。除了“小猫”、“金鱼”等最常见的题材外,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静物等各种题材的作品异色纷呈,其表现的艺术幅度,远远超过以往。在技艺上,采用苏绣与发绣的结合,发绣与发刻的结合,刺绣与 缂丝的结合,刺绣与缂毛的结合等作品也相继产生,为苏绣艺术的衍生和发展开创出了一条条新路,大大拓展了苏绣的表现能力和绣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苏绣艺人创造出了绣品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1980年,苏绣艺人邱秀英、 殷濂君首创成功了一种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刺绣(双面三异绣 ),首幅作品《猫狗图》的两面奇迹般地分别出现了猫与狗的不同图形,突破了双面绣两面图案必须一致的禁区,其技艺达到了鬼斧神工的程度。此后又有《金丝猴与哈巴狗》、《查尔斯与黛安娜》等双面三异绣作品产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名现年51岁的苏州须眉顾家翘,自1999年起,悉心研究苏绣技 ,先后以德国弗里茨·曼斯 尼采和美国尼尔·巴尔的两幅人体摄影作品为蓝本,创制了一幅高56厘米、宽40厘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双面三异绣,同时开创了首幅人体摄影绣品和独自绣制(现存的双面三异绣均为两人以上合绣)的两个之最。接着,他又创制出了绝无仅有的以同一根线在绣品两面表现出不同针法的《月色荷塘》、《天鹅舞》等作品,开创了传统刺绣和现代科学融会的先河。2005年5月,他经过苦心钻研,划时代地创制出了一幅异线(羢)、异景、异色、异样、异针法的双面五异绣《白猫和熊猫》,以及通过灯光能尽现绣品细部的隐亮绣《东方明珠》,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2011年苏州绣娘 薛金娣自创苏绣技法“捻丝盘线刺绣方法”和用于表现珠状装饰物的立体刺绣方法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苏绣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州刺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顾文霞、徐志慧、 周巽先、钱漱渝、柳金燕等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 前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每年到苏州参观刺绣艺人操作和观赏作品的五洲宾客也约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同时,近百次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法国蓬皮杜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苏绣艺术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苏州绣娘 薛金娣绣制的《松鹤长春图》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转送给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展出。苏州刺绣厂为维护苏绣的传承制定了“苏绣精品标准”。
为表彰能工巧匠在工艺美术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国务院自1991年起,先后授予苏州刺绣界的 徐绍青、 顾文霞、 周爱珍、周巽先等四人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 政府特殊津贴。徐绍青、李娥瑛、顾文霞、 任嘒闲、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 等8人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刺绣业的集体成分开始向私有化过渡。民营企业、民间绣庄时有开设,方兴未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任嘒闲、蒋雪英也开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苏州近郊,仍然活跃着几万名绣娘。东渚镇苏绣民营企业的和服、韩服的加工量,已分别占有日本、韩国的较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服、韩服加工出口基地。镇湖镇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裱绣、绣框制作的从业人员就有1.1万人,一条街上开出了二百八十多家绣庄,还出现了 姚建萍、 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卢福英、邹英姿等一批能绣制高档精品的后起之秀,在各项博览会和工艺品评比中摘金夺银。其中,薛金娣的特色是专门做古代名画题材,每一幅作品均精美绝伦,获得众多名家的肯定。2003年,镇湖的绣品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刺绣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