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水漫金山
塔西侧有个法海洞。传说法海确有其人,他所住的洞原被白蟒所盘踞,于是法海和白蟒斗法,取得胜利,占有了此洞。明朝人把这一神话故事和杭州西湖的神话相联系,形成了完整而优美的民间故事《白蛇传》。许仙被囚和《水漫金山》故事的流传,使金山寺名播四海。
《水漫金山》又名《降香水斗》。见《雷峰塔》传奇及《义妖传》弹词。弋腔有《兴波》,昆腔、高腔均有《水斗》,湘剧、汉剧、川剧、徽剧、滇剧、豫剧、越剧、粤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清平剧均有此剧目。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说是有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日子过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炼,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腹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一起。自由和幸福,是人们热烈的追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神奇的传说总是牵动人们的思绪,人们多同情许仙白娘子,怪法海多事。不过考察起来,金山与蛇的确有些渊源:金山寺开山祖师唐灵坦和水漫金山寺尚初到此时一片荒芜,只得在山后的石洞坐禅。传说那洞里有一条白龙常吐毒气,人触之即死,但灵坦一到就借佛力将其收伏。这洞就是现在的白龙洞,内有一条石缝深不可测。第二代祖师唐释法海(裴头陀)到金山修行时也是寺破屋塌,刚到半山悬崖的石洞参掸,忽然脑后刮来腥风臭雨,只见一条桶粗的大蟒盘在那里盯着法海,法海仍打坐不动,后来大蟒游入长江。消息传开,来金山的人也多起来了,而那洞就叫法海洞。相传,法海有一天在江边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黄金,就将黄金献于皇帝。敕命将黄金返回作修复寺宇之用,并赐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还有一个更早的与蛇有关的故事。南梁武帝一天夜里梦见刚死不久的宠妃郗氏变成了一条毒蛇,向他哀求说:“我在世时心太毒,死后变为毒蛇,请为我做佛事超度众生,让我安心。”次曰上朝,梁武帝正在要大臣们为他释梦,一条大蛇游进殿来,梁武帝见是梦里所见的蛇,就说:“你若是郗氏变的,就开囗说话吧。”那蛇就复述了昨晚的话。后来,梁武帝召见泽心寺住持宝志商量,宝志又约请九位高僧,在全山览阅藏经三年,编成《水陆仪轨》,接着梁武帝亲赴金山参加水陆大法会,这是当时佛教最大的盛典,亦为后世水陆法会之滥觞。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
提起梁红玉这位巾帼英雄,人们便会想到她击鼓战金山的历史故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乘数百艘战船,朝镇江杀来,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他率八千水师,负责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订下了,利用有利地势,将敌诱黄天荡,然后围而歼之的方略,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金兀术损失惨重,败北而去,“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妙高台赏月-苏东坡《水调歌头》
相传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山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离地约有30米,上面有阁,它的有名是由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陪友人来此赏月。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
元丰八年(1085)中秋,东坡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歌咏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写作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佛印和苏东坡赌玉带
慈寿塔位于山顶,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为金山标志。
现塔为17世纪末重建。登塔顶而望,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洲,令人心旷神怡。
慈寿塔旁的观音阁中,陈列着金山寺四件镇寺之宝—公元前9世纪周宣王时铸造的周鼎、3世纪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孟获时缴获的铜鼓、明文徵明手绘金山图和苏东坡的玉带。
观音阁旁便是宋代名僧佛印法师方丈室。佛印曾经是金山、焦山二寺住持,是苏东坡的好友,二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论公案,打机锋。
东南山腰楞伽台是一座三重楼阁,傍山驳石,建筑奇巧,每登一级,均疑无去路却曲径通幽,苏东坡曾应佛印之托在此处写《楞伽经》。
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居前一老僧与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佛印正要去为僧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
苏东坡也随口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苏东坡所说的“四大”是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火、风。
佛印见苏东坡居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与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
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东坡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
如此机锋,传为佛门的一段佳话。
苏东坡曾写诗纪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金山寺历史文学作品
几度夕阳红,禅寺依旧在,金山寺之所以历久不衰,并非因为其奇特的建筑格局,而是因为它深厚的历史积淀。一千多年来,它默默见证了多少朝代兴亡,迎接过多少文人墨客,又冷眼看尽了多少世事,与所有历史文化古迹一样,金山寺“真正的宝藏”其实就蕴藏在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当中。我们要认真品味它的内涵,努力找寻它的历史印迹,莫让真实的历史永远沉寂、随东去的大江消逝。以下列出部分与镇江金山寺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
赏景色品味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