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刘春来虽然情商低,可毕竟同进士,智商却不差,自己在牢里前前后后把自己为官以来的每件事都回想了个清清楚楚,自觉没有任何把柄落在奸人手中。只能自求大理寺钦差明镜高悬,洞察秋毫了。好在此时的刘春来气数未尽,朝廷派来的办案钦差叫何鸿,是早刘春来三年廷试同进士,念着刘春来也是同进士的身份,有些惺惺相惜,加上刘春来的自证清白,逻辑清晰,所以在上报刑部的通详中为刘春来伸张了数言,但是清朝的审案程序繁复无比,等刑部为刘春来平反的通判下达时,因长期严重郁症,加上大牢里的艰苦生活,刘春来没有捱到平反通判的下达那一天便含冤死在了牢中。
消息传到刘家,全家上下一阵悲号。按照当时潮庆的风俗,客死他乡,需要把尸身运回故土,于是刘家花钱雇请了赶尸匠去接回刘春来的尸身,因为朝廷已经给刘春来平反,所以运回的刘春来是身穿官服,在赶尸匠的昼伏夜行驱赶之下,回到了潮庆。由于刘春来已获朝廷平反,按知府大人的丧葬规格举行的丧礼还是比较隆重的。刘府门上挂起了白灯笼和白色帷幔。各县、乡一等权贵还是按照礼数一一前来吊唁。曹氏刚生产不久,也是披麻戴孝的疲于应酬。
这一天,一位游方道士从远处径直的走向刘府,到了门前,仔细抬头望了望天空,摸着自己的额长须沉吟了半晌,抬腿便往里走,他的怪异举动,早就引起了门口的门丁的注意,眼见他抬腿便往里走,赶忙拦住他。虽说这几日前来吊唁的宾客不少,但眼前的这位显然不像是来吊唁的:先生何事?这是刘府,不得随意进入。没见到本府正在发丧。
那道士道:我观得此地怨气冲天,有几句谏言要告诉主人家。
那门丁上下打量着道士心道:怨气冲天,我咋感觉不到,莫不是来混两顿饭吃?于是道:如果师傅想用随礼膳食,请绕道侧门,进小院用膳。
那道士脸色一正:贫道不是来用膳的。我是路过此地发现了此地有怨气,请通报主人家,此怨气不除,日后必当引发大祸。
那门丁见道士说的一本正经,不像是随口胡诌,自己也担心出啥意外,便请道士稍后,自己匆匆进去禀报。
曹氏原本已经晕头转向,听闻门丁说有道士说此地怨气冲天,想到自己的夫君遭受冤情,忍不住又悲从心起,先自就信了几分,于是便让门丁请道士进到府中。道士来到刘春来的棺材前,掏出罗盘看了看,对曹氏说道:果然不错,死者怨气冲天,如果按常下葬,怕是日后会出大祸。特别不利于后代。贫道恰好路过此地,说明贫道有一因果在此,故来破解此怨气。曹氏听说对后代特别不利,想到刘春来的遗腹子,便不在有所怀疑,道:那就麻烦师傅了,全听师傅安排。
于是刘府按照这道士的吩咐,摆了法坛,并去城外石材场连夜定制了一副石棺。至于后来道士做了什么法事,用了些什么手段,野史里没有详细记载,贺达也就无从知晓了。当她把这些故事讲给伊航听后,伊航不禁问道:难道你认为张角叔公小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位刘春来?
闲时且听浪涛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