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同学们去参观一个景点:沙面古建筑群。
小小讲解员:小唐:同学们,走,去参观沙面咯!!
小铭:好!!
昊林:👌
同学们和小唐乘坐地铁1号线到达黄沙站,出E出口,走个15分钟到达沙面。
小小讲解员:小唐:同学们,到沙面了。
昊林:呀!这里还有老外
小铭:外国人!
小小讲解员:小唐:嗯嗯,来我们先去第一站:慎昌洋行。
英语科代表杨小凡:走
小铭:go go go
同学们来到了慎昌洋行,来参观!
小小讲解员:小唐: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小小讲解员:小唐:
小小讲解员:小唐:慎昌洋行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四街8号,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南转角处,建于清代。坐东朝西,混有巴洛克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原有很大的后花园。主楼3层、副楼5层。檐口高14米,总高18.9米。建筑占地面积714平方米,坡顶屋面。
小小讲解员:小唐:正立面采用西方传统三段式。主楼平面呈“凹”字形,副楼位于主楼凹入处,与主楼隔开一个东西向长方形天井。副楼有自己独立的楼梯间。屋顶为凹形四坡顶,铺传统板瓦辘筒。室内木楼梯栏杆全部采用巴洛克式扭柱,这在沙面近代建筑中仅此一例。本建筑是保存较好的沙面近代建筑之一。
咸鱼校长:嗯嗯
小小讲解员:小唐:慎昌洋行是美国资本在华设立的一家商行。1906年成立于上海黄埔泗泾路2号。创办人为美国籍丹麦人马易尔,1906年和同事兼同乡安德森共同成立营业所,起初资金匮乏,只经营小规模棉布进口业务,推销丹麦产品。
小小讲解员:小唐:广州沙面建筑群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租界建筑群。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1859),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由中方出资雇工在北面挖人工河形成近似刀形的沙面岛,供英、法等国租用。
英语科代表杨小凡:
小小讲解员:小唐:1996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以沙面岛石砌堤岸为界,其余以基涌外侧石砌堤岸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为从保护范围边线起向外延伸100米。沙基涌和沙面岛岸边以外的水面,不宜修筑露出水面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六二三路临街骑楼建筑应保持传统风格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咸鱼校长:
阿祥:
小铭:来帮我拍张照记录一下慎昌洋行。
咸鱼校长:好,我帮你
咸鱼校长:
小小讲解员:小唐:ok,记录完了,咱们前往下一站
咸鱼校长:👌
同学们在前往下一站参观的路上边走边听小唐介绍沙面。
小小讲解员:小唐: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小小讲解员:小唐:景区历史 清道光年间,这里设有炮台,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这里留下了抗外御侮的光辉业绩,1963年9月7日沙面进行基建时,还挖出了两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广州城防炮,一门是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佛山铸造,重六千斤。这两门炮至今仍然陈列在沙面面对白鹅潭的岸边。它将作为广州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见证,永垂于后世。
阿祥:嗯嗯
阿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国从此打开了武装入侵中国的大门。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咸丰七年)英、法联军侵犯广州,广州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1858年(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北陷大沽,进迫北京,清政府屈膝投降。同年廿六,廿七日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代表,与英、法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阿祥:近代史的我学过。
小小讲解员:小唐:嗯嗯,这位同学很棒啊!!
小小讲解员:小唐:咱们继续
小小讲解员:小唐:1859年在广州的英、法国,阴谋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面对白鹅潭、进可攻、退可逃的有利地形。由英国官方人物叫柏克的,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在沙面北面,用人工挖一条宽四十米,长一千二百多米的小涌(即现沙基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同时,在沙基涌北面开辟道路,定名沙基,俗称鬼基(现六二三路),并建东、西二桥来往沙面。他们又迫令清政府拆除沙面沿岸各炮台,将防城炮及炮台基石投江中,并加填沙砾土石,修筑堤岸,作为他们居住,经商之地。这一工程耗费达白银二十多万两,全部由清政府拨款开支。1861年9月3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廿九日)英、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沙面租借条约》。英国占有沙面以西8成租界,约264亩,余下东面约66亩归法国占有。两国各自范围内均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小小讲解员:小唐:1925年6月23日,广州的几万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反帝大游行示威,沿惠爱路(现中山路)、财厅前转入永汉路(现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到长堤直趋沙基(现六二三路)。下午二时四十分,当游行队伍前队已经过西桥附近转入内街,后队亦将到西桥的时候,帝国主义在西桥桥头的碉堡、水塔以及在屈臣氏汽水厂等高楼大厦架设机枪,立即向我示威游行队伍疯狂射击。停泊在白鹅潭河面的英、法、葡等国的炮舰也卸下炮衣,开炮向示威游行队伍轰击,当场中弹被害死亡者五十二人,重伤一百七十余人,这就是“沙基惨案”,又叫“六二三惨案”。
小小讲解员:小唐:1927年广州公社革命起义时,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又直接参与镇压,他们用机枪、大炮和停泊在白鹅潭的军舰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向革命起义者进行炮击。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当时占领广州的日伪军遂实行军事接管沙面,把英、法、美等外国人都关入集中营。 1942年3月日军为了笼络人心,虽然名义上将沙面移交汪伪政府接管,但从194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四年多时间,沙面实际上是操纵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虽然接收了沙面,但是整个沙面仍然是美、英、法等外国人的势力范围,直到1949年广州解放,沙面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 广州解放初期,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接管沙面,曾一道作为特区建制。1950年沙面特区并入太平区,沙面成立街道办事处。1952年成立中区,沙面划为中区管辖。1960年中区撤销,沙面转属荔湾区,与清平、岭南等街道同属清平行政街。1961年10月6日沙面成立办事处。直属广州市人民委员会领导。1970年9月,成立沙面街革命委员会,转为荔湾区管辖。1980年10月1日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荔湾区沙面街办事处,作为荔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咸鱼校长:哦,知道了
小小讲解员:小唐:那我们参观下一站是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小铭:好
小小讲解员:小唐:
小小讲解员:小唐: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小小讲解员:小唐:该教堂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现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小小讲解员:小唐:我们继续前往下一站参观
小小讲解员:小唐: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是广东外事博物馆
英语科代表杨小凡:好
小小讲解员:小唐:广东外事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地方外事博物馆,它坐落于广州沙面南街20号,是一座建于1890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原为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是沙面建筑群当中的A类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小讲解员:小唐:
小小讲解员:小唐:走进广东外事博物馆,你不但有机会读懂过往半个多世纪广东这个外事大省的诸多威水事,而且可以看到全球122个友好省州赠送给广东省的200多件珍贵外事礼物。博物馆除了收藏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事礼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图片外,还特意利用旋转楼梯的空间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记录下百年前洋务翻译拖着长辫身穿大褂的身影。“这应该是清末民初的照片。”刘璐说,这幅悬挂在二楼大厅的老照片,不但完整地反映了当年沙面西桥景色,而且可以看到当时行走在英法领事区的洋务翻译依然保留清装打扮。
昊林:嗯嗯
小小讲解员:小唐:我们参观个差不多了,夜色已晚,在回家的路上再给大家分享几个沙面其它的景点(下次再来参观)。
咸鱼校长:👌
小小讲解员:小唐:1.沙面基督堂 沙面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位于沙面五街,建于1864年。位于该租界西端,属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管理,一直由英籍牧师主持,用英语礼拜。由于沙面基督堂为广州难得一见保留完整的百年基督教建筑物,因此很多新人都在广州结婚都会将该地方用以作拍摄婚纱照的必选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政府收回租界,该堂移交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管理。1949年以后被政府部门占用,1980年代由省基督教两会收回,1991年恢复宗教活动,称为沙面会堂。
小小讲解员:小唐:2.海关馆舍 海关馆舍属法租界内的建筑,曾用作海关馆舍。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只有中、高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住。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
小小讲解员:小唐:该建筑是由治平洋行,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该建筑坐北朝南,位于沙面大街东端,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建筑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调,使它成为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又因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故此称为“东红楼”。
阿祥:哦
小小讲解员:小唐:3.英国雪厂 英国雪厂,又称HK牛奶公司制冰厂,位于沙面北街29号、31号,建于20世纪初,坐南朝北,前部结构是外砖承重墙,内钢筋混凝土框架;后座是纲筋混凝土框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本栋建筑地上4层,前部有半地下层
小小讲解员:小唐:4.汇丰银行 原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下段的出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3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万形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
小小讲解员:小唐:5.苏联领事馆 苏联领事馆位于沙面大街68号,楼高三层,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故有沙面“西红楼”之称。
小铭:噢噢
小小讲解员:小唐:好了,说个差不多了,也到家了,同学们,睡觉吧,晚安各位
小铭:晚安
阿祥:晚安
咸鱼校长:good night
《趣味每一天》更新中。。
下周继续。。。
趣味每一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