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官职任免调动的词汇】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播、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逐、贬、出(出)
(5)表罢免的:夺、甜、罢、免、去、废、阖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8)兼职:行,摄,带,领
(9)代理:权,假,署
3.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力等。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征辟: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5.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他们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6. 科举考试:隋唐至明清时形成的一套完备而严密的制度。
先有院试,各地童生参试,三年两次,考取者为秀才,又称生员。
乡试、会试、殿试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三年一次,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闹”,合格者称“举人”,已具备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三月举行,称“春闹”,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举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其中第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考官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称同年。
【官职升降用词】
拜:授给官职。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免:免除官职。
出:废黠、贬退。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废:罢免或废甜。
斥:屏弃不用。去:去职,被调离。
授:封给官职。耀:提拔、选拔。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退:(1)撤销或降低官职;(2)自己辞职。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氏、房、心、尾、箕(ji)、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mao)、毕、猫(zi)、参、井、鬼、柳、星、张、翼、铃
【方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传说大禹治水,将全国分成九个州,分别为:翼州、青州、充(ya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八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指崤山以东。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也有指洞庭湖、彭蠡、太湖、巢湖、鉴湖。)
14.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东京、汴京-开封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
姑苏-苏州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京口-镇江
临安-杭州
会稽-苏州
【时令】
1.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孟冬”:指农历十月
2.古人通常用“朔”(初一)、“望”(月中,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既
望”(望之后的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
例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
3.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茶、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5.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6.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
7.秋社
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8.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通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9.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0.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11.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嫁乞巧忙。”
12.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13.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东萸少一人。”
14.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15.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姓名】
1.人名、字、号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诸文忠。
2.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梨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等。
3.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
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入,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4.称官名
如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稀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秸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等。
5.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翔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总结:有几项名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④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敞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一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般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③对将军的敬称是磨下;
④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间(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手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候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古人对“死”的讳
①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②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③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
④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命等。
【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14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者:60岁
古稀:70岁
耄:80-90岁
耋:70-80岁
期颐:100岁
来自知乎网,熊猫先生一个老师的解说(专栏高考语文)
虽然是高中知识,初中也可以积累,到了高中可以有一个基础,但是在记忆了解的过程中要选择最常考以及重要的去记忆
语文知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