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微微偏头望了望身边的周瑜,虽嘴角含笑,但神情却充满苦涩。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诸葛瑾的话,而是将问题又直接抛给了诸葛瑾:“兄长以为,我与公瑾关系如何?”
“我曾以为你会为他的离去而高兴——毕竟他几次三番想要你的性命。可是,可是我看你在他的灵堂前的那般模样,我又有何理由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
诸葛亮闻言轻叹了口气:“兄长,您可曾记得,儿时我曾给您写过一封信,提到一个颇为有趣的男孩。”
“自是记得,”诸葛瑾笑道,“孔明给我的每封信,我都一直留着。我记得你还称呼他为知音呢。”
“兄长可知,那人便是公瑾。”诸葛亮也不再多语,直截了当便给出了答案。
“那人竟是公瑾?”诸葛瑾一时间大惊失色,“那…怎会…怎会?”
“我知兄长的惊讶,”诸葛亮抿嘴轻笑,“所以我对公瑾的感情,有惺惺相惜、互为知己的厚谊,有针锋相对、各为其主的无奈,亦有对他英年早逝、未能功成的叹惋。”
“既如此,那当初他使我来劝降你,你为何不肯?”诸葛瑾长叹了一口气,问向诸葛亮。
“自公瑾成为孙伯符将军部下后,也曾多次前往草庐,希望我能与他共图大业,可我从来都是紧闭着大门,不愿再见他一面。”
“因为在徐州的兵荒马乱中,我便已经认定未来一生的主公,我心如磐石,不可动摇。与公瑾之间,只能感叹一声有缘无份吧。”
马车内静默良久,直至行至江东,都再未有人开口。天色入暮,马车停在了长史府门口,诸葛瑾率先跳下了马车,周瑜则紧跟其后,伸出手扶住正要下马车诸葛亮,低声言道:“孔明刚刚那些话,是说给我听的吧?”
“公瑾知我。”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
“你使了什么妖术,竟能让子瑜认不识我?”谈起这个,周瑜的语气里已经带有一丝怒气。
“只是一个,让曾经认识你的人再认不出你的小把戏罢了。”诸葛亮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你!这样的手段你居然也愿意用在我身上?”周瑜紧皱着眉头,着实不愿相信。
“我这是在帮你,”诸葛亮淡然一笑道,“公瑾本已是归墟之人,如今死而复生,势必引起天下大惊。我不愿让公瑾身处如此漩涡之中,便只能暂时委屈公瑾。”
“可……”周瑜还想再说些什么,不料却被诸葛亮打断:“我知公瑾内心的不甘,亦知公瑾内心所图大业,但天命难违,逆天而行终不会有好的结局。”
周瑜沉吟半晌,最终还是放弃了争辩,跟随诸葛亮进了长史府内。堂屋之中,诸葛瑾早已沏好了茶水,在茗香中开口道:“今日天色已晚,孔明不妨在这小憩一日,明日再回刘玄德处?”
“不急。”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此前来江东是为孙刘联盟,还未曾领略过江东的美好风光,正想趁此机会弥补遗憾。”
“不可,不可!”诸葛瑾闻言连连摇头,“孔明可知,自公瑾离世后,江东有多少人想要你的性命?上次可还有赵子龙护你左右,可此番……”
“兄长勿急,”诸葛亮轻轻一笑,转头望向坐在角落处的周瑜,“在江东,我相信我的马夫,定能护我周全。”
炽煜夏:用了点徐州梗,我还蛮喜欢这个的。不过关于徐州一事的具体内容可能要到此卷完结后的番外篇详谈啦~
炽煜夏:关于周瑜:除了诸葛亮,其他只要是曾经认识他的人,周瑜的面孔在他们眼里都呈现的是另一个陌生的人物。
炽煜夏:感情那块…我不敢描写地太直白,我真的很怕沈鹤远(长乐老师取得名字借来一用哈哈哈哈)
亮瑜:曲终未必人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