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焦虑,她开始不自觉地求多、求快,结果又陷入只关注阅读量的低水平勤奋——每本书都读得很快,回头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再抬头看,与一些同龄人的差距早已遥不可及,甚至一些比她还年轻的人也已成就满满,而她自己还得从零开始。这种情况让她变得烦躁和焦虑,情绪一度低落,那段时间她心里总是回响着一句话:来不及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曾经的许颜就像一个落水者,被焦虑彻底包裹,仿佛在慢慢地沉入河底。看着河面的波光逐渐消失,后来的她终于在一次感到绝望时想通了一件事:做总比不做强!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种橙子,这都是现实中的例子,而许颜不过才二十几岁,人生之路还很长,现在开始行动根本谈不上晚。所以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跟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比现状,如果非要比,也应该跟他们刚起步时的状况比。事实上她更应该跟自己的过去比,哪怕好那么一点点,也是值得的!
大概是触底反弹,许颜的焦虑慢慢消失了,这时的她才回过神来:自己面对焦虑从来都是被动承受,主动权从来不在自己手中。她既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也不知道出现之后该怎么请它走。为了今后不再承受这种情绪起伏,她必须正视它,彻底解决这个困扰。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再往深了说,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天生属性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这才是焦虑真正的根源!焦虑是天性是人类的默认设置。千百年来,所有的人都一样,只是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由于节奏变快、竞争更强,这种天性被放大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或愧疚,也没有必要与天性较劲,而应想办法看清背后的机理并设法改变。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反着来,比如:一、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二、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三、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四、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五、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只是这些说辞就像是正确的废话。道理谁不懂呢?关键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全国。如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金庸先生也已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作品依然广受欢迎,被奉为经典。如此成就,自然离不开他新奇的想象和优秀的文笔。但在许颜看来,还有一个更深层、更隐秘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故事击中了人类天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即时满足。
你看,金庸的故事里有很多这样的桥段:一个普通少年,经历一番奇遇,轻松练成神功,取得成就……常人需要几十年才能练成的神功,他们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甚至一夜速成。并且故事还突出了主人公们善良的品性,似乎好运只会光顾那些心性单纯的人,让人们误以为心性单纯优于努力,要想获得成功,只要保持心性单纯就好了——人们当然愿意相信这样的结论,毕竟保持心性单纯比保持努力容易多了。
正是这种不用付出巨大努力就能获得超强能力的快感让人心驰神往,因为现实生活中无论读书、考试,还是工作、赚钱,要想表现出色都必须经受长时间的磨炼。可惜故事是故事,现实是现实,我们可以暂时沉浸在故事中,但终究要回到现实面对规则: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所以说,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当年许颜在知乎上看到浙大心理学博士采铜的一句话记到了现在,那句话是: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去做后一种事的必要。
——2007年11月18日
再就业男团:重生之拯救07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